在三國的歷史上,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大部分人覺得劉備是最愛才的那個人,為了請出諸葛亮,不惜三國茅廬,但是,也有人認為,三國中最愛才的人是曹操,通過以下的2點行為可以證明曹操更加的愛惜人才。
第一個,對於曹操來講,不管是貧賤富貴,也不管對方的出身,只要是有用的大才,他都可以不計較,比如說荀攸,賈詡等人,其實都是貧寒人家出身,而張遼徐晃和典韋等人,也不過出身卑賤。
在用人方面,曹操從來都不管你是被俘虜來的,還是主動投靠的,也不管之前是否和曹操是敵對的關係,但凡你是一個有才的人,曹操都會重用。曹操是一個愛惜才華的人,不管此人之前是什麼情況,他都能照用不誤。
第二個,曹操對於人才的喜愛,那可不是一丁半點,甚至他都可以不計人品。曾經的曹操還數次廣發《求賢令》。而這份求賢令也一直強調的是,只要你有能力,就會被重用,根本不會計較你既往劣跡。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曹操十分喜愛,也表露了他對人才的喜愛。
曹操內心很清楚,也一直認定,得人才者得天下,曹操在得到關羽後,就想方設法的就讓關羽留下來,甚至還不惜送出赤兔馬。
然而,關羽依然不為其所動,身在曹營心在漢,不過關羽也幫助曹操殺掉文丑顏良,但最後還是給不辭而別了。
對於關羽的決心離開,曹操也很大度,並且,就算關羽執意要離開,曹操都不肯殺掉關羽,由此可見,曹操對關羽的喜愛。
很多跡象都表明,曹操是個很愛惜人才的人,可是,我們就不免會納悶了,既然曹操如此愛人才,他為什麼從未找過諸葛亮呢?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人所佩服不已,而且,諸葛亮也是三國時期最有才華的人,對於這樣的人才,曹操不但沒有拉攏,卻還稱之為是諸葛村夫,這又是為什麼呢?
正史中是沒有曹操找諸葛亮的記載的,但是野史中有。不但有,而且還有三次呢。
第一次說是在諸葛誕的建議下,曹操派人帶了很多的金銀財寶去請諸葛亮,結果被趕走了;再有就是曹操還親自修書表達自己的求賢之心,並且還讓諸葛誕去請。這一次,諸葛亮有點動心了,然而,不巧的是,諸葛亮的父親正好去世了,為了孝道,再次錯過。
還有一次就是曹操哦親自去請諸葛亮,不過,在這個時候,劉備已經捷足先登了,曹操也無奈只剩下懊悔了。
不過啊,對於曹操請諸葛亮的事情,也是有不同的版本,不過,也就有了後來的那句話:曹操請諸葛亮,毫無誠意。
但是,不管是什麼版本,都是野史,很難有可信度。至於曹操請諸葛亮,估計也是不大可能。
其實啊,諸葛亮沒有出山之前,一直在荊襄一帶,那個時候的曹操主要在北方,他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物。當知道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被劉備請出山了。
還有一點,就是曹操有些看不上諸葛亮,他稱諸葛亮為諸葛匹夫,甚至是諸葛村夫,從這樣的稱呼中也可以額看出曹操看不起諸葛亮。
另外,曹操與諸葛亮彼此相差了20多歲,在曹操眼中,諸葛亮不過就是一個宅男罷了。也沒有什麼資歷和權威,曹操都麼聽過,根本不會向劉備那樣放低自己的身段,去上門求才。
不過啊,諸葛亮也不可能去跟隨曹操,諸葛亮也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對於擇主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看法的,要麼就是不出山,但凡要出山,必須是人中之龍。
無論是北方的曹操, 亦或者是東吳的孫權,都是擁有一定的勢力和人才的,不管諸葛亮選擇誰家,都是一個普通的謀士參謀罷了,更不可能有更多的的機會掌握大權,開展才能。
但是跟隨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就好比是一個創業的人,他急需向諸葛亮這樣的人,而諸葛亮也只有跟著劉備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才智,所以他是不會跟隨曹操的。即便曹操主動請他,他也是不會動心的。
也許,這就是命運使然吧,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