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缺點嗎?看看司馬懿是如何評價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有缺點嗎?看看司馬懿是如何評價的?

諸葛亮有缺點嗎?看看司馬懿是如何評價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幾乎是被打造成了各方面都趨於完美的這麼一個人物。不過演義中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來的, 諸葛亮也不是什麼神,他就是一般的人,是人就會有缺點。其實從演義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的一些缺陷,只不過沒有被放大很多,當然諸葛亮獲得的成就也是他人難以比擬的。下面就為大家解析下諸葛亮身上的不足,或者說是固執的一面,想要瞭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稱呼有很多,比如臥龍、伏龍、神人、妖人、天下奇才等等一系列極高評價的稱呼。可見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本事,讓無數風流人物為之驚歎。所謂「人無完人」,儘管小說中的諸葛亮,其形象已經趨近於完美;可在歷史上,諸葛亮卻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作為諸葛亮老對手的司馬懿,便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諸葛亮身上的弱點。

據《晉書 宣帝紀》記載:「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接下來,筆者便根據諸葛亮身上犯過一些錯誤,來具體分析一下司馬懿這句評價,是否真的合理。

志大而不見機——北伐戰爭中的表現平平無奇

諸葛亮的眼界很是驚人,要求蜀漢集團以荊州為根據地等待時機,進而令派一上將進取中原。對此,劉備也非常贊同,所以關羽戰死、張飛遇害,自己慘敗於書生陸遜之手,蜀國就此一蹶不振。關於根據地問題,在《三國誌 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中,其實龐統也有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荊州是為四戰之地,多年戰亂導致全城疲敝,因而他建議劉備將根據地設為益州。事實證明,龐統的軍事眼光要遠勝於諸葛亮,蜀漢集團也因為一個荊州導致元氣大傷。

諸葛亮的志向很是遠大。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偉大宏願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正因如此,諸葛亮毅然發動了北方戰爭,為了能讓北伐大業繼續下去,他設計除掉了魏延,從而讓繼位人姜維順利上位,繼續自己的北伐事業。不妨看一下諸葛亮北伐戰爭的戰績,除了第一次北伐是出其不意攻取了隴右三郡,其餘幾次北伐,卻都是慘敗而歸。

不難發現,諸葛亮在他人生前期,是做後勤工作的。劉備四處征戰,也多虧了諸葛亮這個奇才幫助劉備收集糧草。北伐戰爭的功過,後人已經不便評價。但從諸葛亮指揮以及任用人才來看,他比法正、龐統還有差一點。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謀,只要五千兵馬,諸葛亮便斷然拒絕了。而諸葛亮數次北伐戰爭,損失的又何止五千?因而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多謀而少決斷——處理楊儀魏延之爭時的猶豫

諸葛亮的智謀很是驚人。從他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來看,他的謀略確實很驚人。但也有一點不好,諸葛亮為人謹慎,他在思考問題時總要力求完美。想得太多,一般就會給人留下矛盾的印象。比如楊儀和魏延之間的矛盾,諸葛亮一直拖著,最終致使兩人內鬥,平白消耗了蜀國實力。

諸葛亮的自信也是蠻大。據《三國誌 董允傳》注引《襄陽記》記載,孫權曾「好心」的向諸葛亮提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葛亮知不知道兩人嚴重的後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他還知道楊儀是一個氣量狹小之人。但因為諸葛亮的猶豫,最終導致兩人的內鬥震驚了朝野上下。蜀國實力進一步消耗——魏延慘死,楊儀下獄自殺。

好兵而無權謀——事事親為給蜀漢帶來的隱患

諸葛亮的掌控心很是驚人。他不信任劉備部曲出身的魏延,即便死去兵權也要交給文官楊儀;他也不相信益州本地的傑出人才,像李嚴、廖立這樣的名士,都曾遭到過諸葛亮的打壓。劉備去世後,益州部分豪族和南蠻相互勾結,趁機作亂於西南邊境;諸葛亮想親自動身平叛,卻被王連制止。後者的意思是,讓諸葛亮派一員大將前去就可以了。諸葛亮遍觀諸將,自認為沒人比自己適合。於是拖了兩年後,他還是親自出馬了。

諸葛亮的毅力更是不俗。在他擔任過丞相之後,無論大小事務,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因而後世有無數忠臣,都被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所感動。北伐期間,諸葛亮帶領了一批荊州人氏前往前線伐魏。由於人才缺失,諸葛亮不得不違背劉備的遺命,令馬謖去鎮守街亭要道。結局非常感人,馬謖理所當然地丟了街亭,之後便畏罪潛逃了。遺憾的是,諸葛亮真的非常負責,導致一批青年將領沒有機會得到鍛煉。否則的話,區區一個鄧艾,何以二千兵馬直入成都?

但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的內政本事確實高明。在他選擇的繼位人中,蔣琬、費禕都是難得一見的賢相。再往後一些時候,他的嫡系諸葛瞻、董闕等人無所作為,其實不關諸葛亮的事情;姜維窮兵黷武,導致蜀國窮困潦倒,也是姜維自身能力的不足。不難發現,諸葛亮的戰略決策是極其正確的。難怪司馬懿後來又評價道,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