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出了一大批英雄豪傑,而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躬耕南陽,坐觀天下,便能寫出《隆中對》,預知了日後三國鼎立的格局。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舉世聞名的,即使有人沒看過,也會聽過這個名聲,然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東吳的魯肅也曾寫過一份類似的對,為東吳日後的發展作了一番謀劃,這份對史稱《榻上對》。
首先,據史料記載,魯肅提出《榻上對》的時間是建安五年比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間要早七年。那年孫權已經繼承孫堅、孫策的遺產,依靠半條長江,佔據數個郡縣,是個強大的諸侯了。一日孫權邀魯肅對飲,期間,孫權假惺惺的問道「如今漢室衰落,我想匡扶漢室,成就霸業,先生能給我什麼建議嗎?」魯肅眼明心亮,他看出孫權有逐鹿之心,便一針見血地指出「漢室已經涼透了,沒得救了,只有佔據江東,坐觀天下紛爭。北方的形勢變幻莫測,等到合適的時機,就可以向西進兵,先滅黃祖,繼而征伐劉表,一統長江,依據長江天險,便可稱帝,然後北伐一統江山」聽了這番建議,孫權雖然恨不得立馬稱帝,但依舊虛偽道「稱帝這種事我沒想過,我只要保住江東,匡扶漢室就夠了」這番君臣對話因在榻上進行,便被稱為榻上對!
《榻上對》對於孫權最大的貢獻便是為其指明了政治目標——稱帝。而具體的實施行動卻不盡人意,《榻上對》的第一個步驟,剿除黃祖便拖了八年之久,等到建安13年才完成,而這一年曹操都要向孫劉發動赤壁之戰了。因此後續的征伐劉表,佔據荊州更是無從談起。這八年時間,世間形式早已大變,《榻上對》的建議也因此失去了意義,並且《榻上對》中也沒有對抗曹操的具體謀略。
相比與基本實現了目標的《隆中對》,可能《榻上對》也因這幾點原因失去了光彩,成為了歷史中一次不起眼的君臣對話!但並不能否認《榻上對》對東吳的重要性,他清晰的指出了孫權的政治目標並提出了實施辦法,在早於《隆中對》七年的情況下,這已是極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