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根本沒有參加赤壁之戰 何來義釋曹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根本沒有參加赤壁之戰 何來義釋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二月,曹操自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而上的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赤壁之戰,無情地擊碎了曹操一統山河的夢想,奠定了天下分裂的格局,甚至對日後南北朝並立局面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深遠。

然而這一仗,有著太多的謎團。這些謎團,已經無休止地爭論了千年,很有可能還會一直爭論下去。鑒於留下來的第一手可靠資料實在太少,我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只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或者說出個人觀點。

絡配圖

宏觀上說,赤壁之戰的參戰雙方自然是劉備、孫權聯軍,對抗曹操一方。但具體到關鍵性的烏林戰役,雙方究竟有哪些部隊參戰,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爭論的焦點是劉備的主力——關羽水軍究竟有沒有參戰,劉備一方在戰役中發揮了什麼作用,等等。

史料記載過於簡略,是這些疑問出現的根源。但正因為關羽、張飛、趙雲等劉備大將的傳記中沒有記載他們在烏林戰役中有什麼表現,恰恰從側面說明他們沒有參戰或者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與此相反,東吳大將周瑜、魯肅、呂蒙、黃蓋、程普等人的傳中,無不對烏林之戰大書特書。

既然史料記載無法正面說明關羽水軍是否參戰,我們不妨從字縫裡尋找答案:「烏林之役,左將軍(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魯肅)來欲收地邪?」(《三國誌》注引《吳書》)

這句話的發言人是關羽,用意是爭取荊州土地。

這樣的語境,就如我們學生時代評選三好學生或者爭取獎學金,候選人都是盡量找出自己的優點和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不弄虛作假、吹牛謊報都算不錯了,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絕對不會隱瞞不報。但關羽口中己方的功勞僅僅是劉備身臨前線,卻沒有說具體有什麼戰績,更沒有說自己率領水軍如何如何。

所以結論是關羽水軍沒有參加烏林戰役,很可能是在封鎖漢水,防止曹操從漢水進入長江,以掩護周瑜水軍後路。

劉備在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從上面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親臨前線,卻沒有直接戰果。

這不奇怪,如果關羽水軍沒有參戰,那麼劉備率領參戰的就只是一部分陸軍,在水戰主導的烏林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必定十分有限。實際上,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後,劉備陸軍倒是配合周瑜水軍共同追擊,一直追擊到江陵城下,不過沒有什麼可喜的戰果。

《三國誌》注引樂資《山陽公載記》有劉備追擊曹操的記載。曹操烏林戰敗後,走陸路抄近道過華容道回江陵。華容縣南部有著名的雲夢澤,曹操的軍隊就扎扎實實地走了一回雲夢澤的泥濘草地,不過他們走得很有創意,不但在草地上填草,而且填人——許多老弱傷殘的士兵被踩死在泥中,極其悲慘!(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丟下N多將士的屍體後,曹操歷盡艱難走出了華容道。

華容道上沒有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而是劉備率領的追兵趕到放了一把火,但沒有什麼收穫。

僥倖逃過一劫後,驚魂初定的曹操對劉備做出了最新評價:「劉備,果真是我的勁敵。只不過做事經常慢半拍,剛才他要是早一點放火,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從當年青梅煮酒時,帶著幾分酒力幾分恭維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到此時給出清醒的判斷「劉備,吾儔也」,曹操終於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劉備正是與他爭天下的不二人選,是真正的對手。

正所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不過,此時劉備的實力,比起曹操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要成為與曹操同一重量級的選手,他還需要不斷努力。

另外,劉備在戰後初期所處的不利形勢,近似於依附東吳,失去平等地位,不得不「借荊州」,也印證了劉備軍隊沒有顯著的戰功,在烏林打敗曹操的主力是周瑜的三萬水軍。

事情是誰搞定的,誰自然擁有話語權,說起話來底氣更足,神氣更牛,份量更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