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曹休之死告訴我們不要立功心切,但他的死還有一個原因值得注意,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曹丕曾經想要征討孫權,任命曹休為征東大將軍,都統張遼等二十餘支部隊,在洞浦地區取勝(上天助曹休),雖然在局部地區取勝,但是其他路的隊友並沒有獲得任何進展,甚至連連敗退。曹休雖然取勝,但魏國並未達到預期目標,曹丕決定撤軍,封曹休為揚州牧。
曹叡即位後,封曹休為長平侯。趁著魏國皇帝更替之時,吳國派遣審德屯兵皖地,曹休成功擊破,並且還有部分吳將投降魏國。曹休因此增加食邑四百,加上之前的一共兩千五百戶,加封大司馬。
太和二年,這次輪到曹叡主動出擊。一方面派遣司馬懿從漢水地區出兵,大軍由曹休統帥攻向尋陽。著名的石亭之戰拉開了帷幕。因為本文以曹休為視角,就不再贅述這場戰鬥了。最終曹休因為立功心切,中了周魴的詐降之計,萬幸賈逵救援及時,加上吳軍錯判,曹休才撿回一條命。
曹休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了巨大代價,他主動上書給曹叡謝罪,曹叡也很重視曹休,特意命人前去安撫。不過從小弟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曹休好像還有一個性格那就是容易跟自己過不去。曹休敗仗,一直心裡堵的哄,無法緩解,終歸「癰發背薨」,要是當時有個心理醫生該多好啊。
曹休謚號為壯侯,他的兒子曹肇繼承了他的爵位。
曹肇落選輔政大臣
根據《魏晉世語》記載,曹肇字長思。他在當時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官至散騎常侍,屯騎校尉,一路穩穩當當,不過不久之後,他就不穩了,曹叡病重了。
曹叡心裡早就有了輔政大臣之選,是曹宇,曹肇,曹爽,秦朗,夏侯獻。
但是突然曹叡變心了,改任曹爽和司馬懿為輔政大臣。而促使曹叡變心的就是曹叡的寵臣孫資(當年王允非常看好他,推舉他為縣令)和漢室後裔劉放。
曹叡選輔政大臣的事情非常有趣,估計都可以拍成一齣戲,小弟就管這齣戲叫《五進宮》吧。
曹叡,你把握權力了「一輩子」,卻沒有能力下最後一詔。
曹肇接詔「以侯歸第」。至此,曹肇再也沒有機會接觸頂層之事了。
曹肇悶悶不樂,在正始年間就薨逝了,被追贈為衛將軍。他的兒子曹興繼承了他的爵位。
對了,曹肇有個弟弟叫曹篡,曾經受封三百食邑,去世後被追贈為前將軍。
曹肇的故事完了麼?完了。
對了,曹休有個曾孫子很出名,甚至一度被人們稱為聖君。
根據《張隱文士傳》記載,曹肇的孫子叫曹攄,字顏遠,年少有志向有操守。在晉朝做官,一度成為洛陽令,以政績而聞名。
當時大司馬司馬冏輔政,向曹攄透露了自己的不臣之心。曹攄也建議他為天下百姓著想,但司馬冏並沒有採納。不久後曹攄加入高密王司馬簡麾下,最後在一次平定戰亂中被隊友坑害,在亂軍中陣亡。
認不認識他倒是沒什麼關係,不過,小弟最欣賞他的一段話分享給各位。
「蕩平國賊,匡復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殺,物無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竊預下問,敢不盡情。願大王居高慮危,在盈思沖,精選百官,存公屏欲,舉賢進善,務得其才,然後脂車秣馬,高揖歸籓,則上下同慶,攄等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