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有大量精通音律的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對音律十分精通,但是在這方面,公瑾還是比不上一個人,那就是蔡邕。
東漢末年著名學者蔡邕,是個擅長文學、數術、天文和音樂的飽學之士。
在《三國誌》裡有一個「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說的是那位指揮赤壁之戰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十分精通音律,哪怕是醉酒的時候如果有人彈錯了音符他也會知曉。相比於周瑜,蔡邕對於音樂的鑽研早已跨越對與錯的範疇,甚至達到了能從音律當中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境界。
周瑜
《後漢書·蔡邕列傳》中記載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蔡邕聽到煮飯燒柴的聲音後斷定被燒的是一塊上好的木材,他立刻讓人將木材取出並打造了一把琴,琴做好後發出的聲音果然極為優美,只是在尾部還留有被燒焦的痕跡,因而得名「焦尾琴」。
另一件事是蔡邕到鄰家做客,走到門口的時候沒有急著進去,而是欣賞了會兒鄰家的琴聲。蔡邕對琴聲十分敏感,一聽便發覺聲音中含有殺機,於是迅速跑走了,直到主人追出後才弄明原委:原來在琴的不遠處有一隻螳螂慢慢的向鳴蟬靠近打算將其捕食,彈琴的人將注意力都放在了螳螂身上,唯恐它失手讓蟬溜走,便在無形之中將這種意念帶到了琴聲當中,並非是要謀害蔡邕。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蔡邕對音律的領悟早已超脫了一般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