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備稱帝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就在曹丕稱帝之後,蜀漢很快就有傳說,漢獻帝劉協被曹丕害死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說呢?是因為劉備即將稱帝,這是稱帝前的輿論準備。
事實上,曹氏雖然被稱為亂臣賊子,但曹氏篡位的手段還是比較溫和的。漢獻帝劉協禪讓之後,還保留著一系列特權,封地一萬戶,地位在諸王之上,直到公元234年才死(諸葛亮也是那一年死的)。最後是以漢天子的禮儀下葬,魏明帝親自素服發喪。
而西晉以後被禪讓的皇帝,下場就比較慘了,因為被禪讓的皇帝通常是全家被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貴族政治越來越成熟,被禪讓的皇帝不死,很容易被其它大佬利用。
從這層意義上,所謂漢獻帝劉協被害的傳聞,肯定是劉備一夥故意弄出來的。因為漢獻帝劉協不但沒死,生活質量也還不錯,這件事很容易就能探聽到。
為什麼劉備想稱帝?因為曹丕稱帝了,所以劉備的屬下也躍躍欲試,希望劉備更進一步。
許多人總認為:權臣不稱帝,是因為他的思想道德在作怪。實際上,權臣想打破虛君在上的格局是非常困難的。
虛君在上,就意味著帝國的權力是由眾多豪門貴族共同所有;一旦某個權臣上位,就意味著帝國的權力被某個家族壟斷了。在皇權政治下,豪門貴族打著尊崇皇權的旗號,目的就是阻止某個強勢家族接近皇位。
基於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民主共和(貴族政治下)也好,皇權高高在上也好,虛君在上也好。只要政局穩定,大家的利益得失通常並不明顯。但是基於豪門貴族的利益,不同的政治格局,利益得失是非常明顯的。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權臣想衝上皇位。通常只有一種方法:通過各種手段,把試圖和自己分庭抗禮的大佬全部降服。或是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皇帝與豪門貴族共有天下的格局。
曹操在封魏公和魏王的過程中,反對派不斷地出現。曹操通過一系列反覆地清洗,使得反對派變得越來越少。而曹丕繼承王位後,通過對豪門貴族不斷妥協,讓豪門貴族可以和曹氏共享天下。於是,曹丕終於爬上了皇位。
劉備可以迅速地接近皇位,是因為劉備在許多年的跌爬滾打中,擁有了一個以他馬首是瞻的核心班底。從利益關係上,劉備的核心班底(冀州系,也就是關、張、簡、趙為代表的力量),不會排斥劉備稱帝。因為冀州系的出身都比較低,他們必須得通過劉備稱帝的方式,讓自己真正融入貴族圈子。
而徐州系的糜氏和益州系的吳氏,也因為聯姻的方式進入了劉備的嫡系圈子。從利益上,這兩大派系的力量也支持劉備稱帝。只有劉備稱帝,他們與劉備的聯姻才能換取最大的利益。
而劉備為了拉攏荊州系,也是下足了血本。黃忠和魏延是荊州系的代表人物,但大家都認為黃忠和魏延並沒有資格與關羽、張飛並列。但劉備卻頂著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和關羽、張飛並列了。基於這兩個人的利益,自然不會反對劉備稱帝。因為他們的地位迅速提升,就是劉備乾綱獨斷的結果。如果劉備的強勢地位受到挑戰,他們的地位恐怕也會受到挑戰。而劉備稱帝,他們的地位還會水漲船高。
對於諸葛亮,劉備更是煞費心思。諸葛亮27歲出山之後,一直是劉備最倚重的人物,倚重得讓關羽、張飛都感到嫉妒;劉備稱帝后,諸葛亮就是丞相;劉備在臨死前對自己兒子說,你以後要像對我一樣對待諸葛丞相。
劉備得勢,諸葛亮就可以取得這種異乎尋常的地位。基於諸葛亮的利益,他自然不會反對劉備稱帝。
這樣的確方便劉備上位,但劉備用如此方式上位,卻使得他的繼承人絕不可能成為強勢君主。
很多人都在說諸葛亮如何忠心,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諸葛亮忠心的背景。劉禪從來都不是一個強勢君主,而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還穩坐了30年的皇位。如果不是曹魏攻入益州,劉禪的皇位也看不到絲毫動搖的跡象。如果說諸葛亮不篡位是因為忠心,那麼其它人呢?
表面上看,諸葛亮有機會篡位,但他就是忠心耿耿不篡位。實際上,諸葛亮是根本沒機會篡位的。
劉禪高高在上,蜀漢集團的重臣與諸葛亮就是同事關係,大家共同行使蜀漢集團的最高權力,諸葛亮只是坐在首席,卻非高高在上。如果諸葛亮篡位,就意味著諸葛亮這種強權人物,徹底凌駕於諸人之上。
如果劉禪當皇帝,吳氏(太后家族)、糜氏(太妃家族)、張氏(皇后家族)和馬氏(王后家族),都可以名正言順地在蜀漢帝國前排就坐。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這些人的身份和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只要我們知道這些基本事實,自然就會明白:劉備布的局,絕不是某個權臣隨隨便便就可以破解的。
劉備可以較為輕易地爬上皇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劉備的盤口比較小。劉備稱帝時,只佔據著一個州,有上述力量支持,本身就足以讓所有試圖反對他稱帝的人,都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
從劉備稱漢中王、和劉備稱帝時的勸進表去看,我們也可以看出:那些試圖和劉備分庭抗禮的大佬,都被劉備擠到了邊緣地位。
劉備稱王時,勸進名單是這樣排列的: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兼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次……。
劉備稱帝時,勸進名單是這樣排列的: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上奏.......。
從這兩個勸進表的名單,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龐羲和射援在勸進劉備稱漢中王時,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在勸進劉備稱帝時,直接就被擠出了前五位。在後來的歷史中,這兩人也很少出現。不是真正的三國歷史愛好者,恐怕都不知道,在蜀漢還曾有這樣兩位生命煊赫的大人物。而普通歷史愛好者在看到劉備稱漢中王的勸進表時,恐怕也會有疑問:龐羲和射援究竟有何德何能,能擁有這樣高的地位?
龐羲和射援的地位為什麼會越來越低,影響力有為什麼會越來越小呢?是因為他們想與劉備分庭抗禮,所以受到了劉備的打壓。
受《三國演義》影響較深的朋友,總會認為劉備寬厚過人。而歷史上的劉備,一直都被稱為梟雄。誰敢反對劉備稱帝,通常都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費詩認為,劉備現在稱帝有點不合適。費詩敢說這樣的話,絕不是代表他個人的意見,而是有一夥人都持同樣看法,費詩作為他們的發言人,說出了這個觀點。
劉備聽到費詩這番高論,直接就把費詩貶到外地去了。諸葛亮為了消除影響,站出來做了一番總結性發言。
現在大家都勸您稱帝,一方面是為您考慮,更主要的也是為自己考慮。您不想當皇帝,大家還都想混個三公、大將軍和車騎將軍之類的官當當呢?想當年,劉秀的屬下們在勸劉秀稱帝時就說,您如果不稱帝,屬下們就會各奔前程去了。我們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別等到人心散了,隊伍就難帶了。
諸葛亮把話說得這麼明白,反對派們也只能暗氣暗消,於是劉備順利稱帝。
到此為止,魏蜀吳三國已經有了兩位皇帝,就差吳國了。
可孫權直到八年以後,才正式稱帝。孫權稱帝的時候,魏國第一位皇帝曹丕和蜀國第一位皇帝劉備,都已經去世了。
為什麼孫權會等這麼長的時間,才正式稱帝呢?我們以後再說。
在劉備稱帝之後,一樁亟待解決的麻煩事需要他的決斷:孫權在不久前偷襲江陵,殺死關羽,劉備集團該怎麼決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