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是爆發於公元 221年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你們知道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可謂元氣大傷。
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因此,夷陵之戰的失敗,意味著蜀漢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而這,自然也給東吳提供了趁勢消滅蜀漢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也即對於一些東吳將士來說,確實存有一舉吞併蜀國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那麼東吳有能力吞併蜀國嗎?
一
首先,夷陵之戰後,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陸遜的部將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也即想要一舉消滅蜀漢。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的重創,此時確實是一個吞併蜀漢的良好機會。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陸遜為防曹魏乘機襲吳,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秭歸南岸山),而未行大舉追擊。黃權部被吳軍截斷歸路,被迫降魏。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來自曹魏的重要威脅,是東吳無法吞併蜀國的重要原因。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呈現出互相牽制的特點,也即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難全力對付另外一方。比如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就讓黃權率領一部分大軍,以此防備曹丕可能發動進攻。同樣的道理,雖然在夷陵之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是,東吳和曹魏的接壤範圍,是明顯多於蜀漢的,這促使東吳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來防禦曹魏。在偷襲荊州之前,關羽還可以替東吳吸引注意力。而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後,東吳則需要全力應付曹魏。
二
既然來自曹魏的威脅無法解決,這注定東吳不具備吞消滅蜀漢的能力,除非東吳和曹魏達成了瓜分蜀漢的協議。當然,在整個三國時期,東吳和曹魏之間都沒有真正達成類似的協議。在夷陵之戰後,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桓濡須一路擊破曹仁。從曹丕的角度出發,雖然夷陵之戰後,蜀漢一方比較虛弱,不過,實力明顯增強的東吳,顯然是一個重要威脅。如果坐視東吳進一步蠶食蜀漢的疆域,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東吳和曹魏平分天下了,這無疑是曹丕難以接受的後果。
於是,在夷陵之戰後,曹丕三路大軍征討東吳。在此背景下,東吳自然失去了吞併蜀漢的機會了。另一方面,在夷陵之戰後,劉備聚攏潰散的士兵,加上趙雲前來支援永安白帝城,這讓東吳難以突破這一防線,更不用奢談吞併益州了。公元222年,劉備收攏散兵以及趙雲的後軍來援,永安駐軍接近兩萬,陸遜已經失去攻克永安的機會。再加上他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
三
對於永安來說,可謂易守難攻之地。比如在蜀漢滅亡之際,就爆發了永安之戰。永安之戰,是三國魏景元五年(264年),原蜀將羅憲為魏堅守永安(巴東郡治,今重慶奉節)東抗吳的作戰。此戰,羅憲困守孤城,司馬昭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不直接支援永安,而趁虛襲擊吳軍後方西陵,迫東吳退兵。在蜀漢滅亡之後,羅憲在僅有數千兵馬的前提之下,依然擊退了東吳數萬大軍,而且成功堅守了數個月。
對此,在筆者看來,考慮到夷陵之戰後,劉備在永安一帶已經擁有了2萬以上的兵馬,這意味著東吳至少需要出動10萬人以上的兵馬,才有機會攻破永安白帝城。不過,因為荊州、揚州等地都需要重兵把守,這讓東吳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調集10萬大軍來進攻永安。而永安可以說是東吳進入益州的必經之路,如果無法攻破永安白帝城的話,自然就不能消滅蜀漢了。所以,非常明顯的是,由於蜀漢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這進一步增加了東吳吞併蜀漢的難度。
四
最後,除此之外,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東吳在攻城方面,本來就缺乏太突出的能力,這也是其不能趁勢吞併蜀國的重要原因。在三國時期,孫權聯合劉備打贏了赤壁之戰,這是一場防守之戰,而不是攻堅戰役。在此之後,呂蒙是偷襲荊州,而不敢一開始就和關羽正面抗衡。至於陸遜指揮的夷陵之戰,同樣是一場立足防守的戰役。而在攻城戰役上,東吳無疑吃到了多場敗仗。舉例來說,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不成,班師前留張遼、李典、樂進與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公元215年,曹操出征張魯時,孫權借助這一機會,發動了合肥之戰。此戰,孫權調集了10多萬大軍來進攻合肥,雖然張遼等人只有7000人左右的兵力,卻成功重創了東吳大軍,甚至張遼還差一點活捉了孫權。
到了公元253年,吳太傅諸葛恪由東興回來後不久,不顧眾臣勸阻,於三月親率二十萬人再次出兵北征。四月,至淮南。五月,圍攻合肥新城,諸葛恪建起土山急攻,魏將張特與三千人鎮守合肥新城,並成功擊退了諸葛恪。七月,諸葛恪無奈引軍歸還。司馬師命文欽督遣精銳部隊會合,要其斷諸葛恪的退路,毌丘儉等將斷後。諸葛恪懼怕而遁逃,文欽上前大敗敵軍,斬首萬餘人。在這場戰役中,東吳擁有20萬大軍,在兵力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卻依然沒能攻破合肥新城。基於此,在筆者看來,夷陵之戰後,雖然蜀漢元氣大傷,東吳卻依然沒有能力一舉吞併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