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大臣都不敢對諸葛亮牴觸 魏延為什麼敢牴觸諸葛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大臣都不敢對諸葛亮牴觸 魏延為什麼敢牴觸諸葛亮

很多人都不瞭解魏延和諸葛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一個反面形象。魏延第一次露面,就被諸葛亮認定為是「有反骨」的人物。蜀國的大小官員,都對諸葛亮尊敬有加,唯獨魏延,多次同諸葛亮產生分歧,以至於最諸葛亮定下計策,在死後還是將魏延斬殺。

但是,歷史上真正的魏延並不是這樣的,他並不是「有反骨」的人。

不過,他確實因為一些事情,與諸葛亮有過爭論,甚至產生過不滿。

那麼,為什麼蜀國其他大臣都不敢對諸葛亮牴觸,為什麼魏延敢呢?仔細分析一下,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魏延與劉備關係好。與老大關係好,當然就會只服老大,不服其他人。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帶領數萬步卒進入益州,與劉璋爭奪益州,魏延以部曲身份隨劉備入蜀。請注意,所謂部曲,是私人武裝,就是家兵,與劉備的關係不是其他部隊能比的。另外,在奪取劉璋政權的戰。斗中屢建戰功,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被劉備遷升為牙門將軍。也就是說,他深得劉備信任,被封為家兵頭目。

第二,就是魏延戰功大。建安二十二年(217),劉備用法正之謀,率領趙雲、黃忠、魏延等進攻漢中,經過兩年多的戰鬥,黃忠在定軍山斬了曹操著名將領夏侯淵,曹軍失利退回長安,劉備古據了漢中。這次戰鬥中,魏延也立下了戰功。得到漢中後,劉備為了固鞏新得的這燕戰略要地,從成都至漢中建拿郵亭異站四百餘處,大力加強了益州與漢中之間的聯繫。

當劉備從漢中回成都的時候,考慮到漢中是邊防重鎮,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必須選拔一位重將鎮守,才能保衛漢中和益州的安全。文武群僚私下議論紛紛,人家不謀而合地認為這一重任必將由張飛來擔當。張飛也「以心自許」,認為除了自己,沒人更合適當漢中太守。但是,大家的想法全部落空了,劉備出人意料地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並加升為鎮遠將軍。

第三,魏延確實有能力。魏延任漢中太守期間,沒有辜負劉備對他的信任,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在漢中邊防要塞之處,築起了勢若長城的坑道圍牆,以拒曹魏的偷襲,保障了漢中的安全。延熙七年魏將曹爽率十萬大軍進攻漢中,王平在樂城(今城固縣北)以極少的兵力抗拒曹爽,就是利用當年魏延守衛漢中的防禦措施打敗了敵人。蜀漢後期大將軍姜維,曾對魏延在漢中周圍的防禦策略,進行過研究和評議,認為「合《周易》重門之義」。所謂「重門」之義,就是利用地形高低,層層設防,猶如重重門戶一般,使敵人無法攻入。姜維曾在魏延設防的基礎上,利用坑道圍牆,採取堅壁清野的辦法,和曹魏周商多年。可見,魏延在漢中太守的任上,幹得很有成績,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第三,就是魏延性格急躁,目空一切。《三國誌·蜀書》中說他「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又說他「性矜高」,時人「皆避下之」。所謂性矜高,就是說他個性和為人高傲,由於他功高,別人都不敢和他爭個上下,大家都讓他幾分。他性格直,頂撞諸葛亮,也就不足為奇了。

諸葛亮病死在北伐途中,臨終前,召開了一次秘密的會議,費偉、楊儀、姜維都參加了,主要是討論退兵之計。但是,這個會議竟沒有讓魏延參加,魏延非常惱怒,於是,不再接受楊儀的調遣,欲繼續伐魏。但是,此舉遭到了楊儀的反對,認為魏延不聽諸葛亮遺訓,意圖造反,於是派兵進攻,魏延兵敗身死。

我們看到,魏延早年跟隨劉備,其實並不是一個「有反骨」的人。只是因為功勞大,性格急躁,與同僚產生了矛盾。蜀國的一班大臣最終為了大局,避免分裂,將魏延殺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