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弒君為何不稱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馬昭篡權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為此,司馬昭還派人弒殺掉阻擋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馬昭弒君來說,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魏都洛陽的事件。當時,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司馬昭弒君標誌著自曹芳以來曹氏集團恢復皇權的努力的徹底失敗,促使司馬氏進一步掌握了曹魏的權力。因此,此時的司馬昭,完全可以自己來當皇帝,如同當年的魏文帝曹丕一樣。但是,司馬昭弒君後,卻沒有直接稱帝,而是另立曹奐為帝,這是為什麼呢?
一
首先,隨著魏帝曹髦的被弒殺,從朝廷到地方,忠於曹氏的勢力大體已被全部翦除。在此之前,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已經平定了「淮南三叛」。所以,通過高平陵之變、平定淮南三叛,再到司馬昭弒君,司馬懿家族取代曹氏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掃除,司馬氏的地位更加鞏固。
由此,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是司馬昭趁機稱帝的一個機會。但是,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弒君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比如曹操、曹丕同樣大權在握,卻不敢對漢獻帝劉協刀劍相向,就是擔心弒君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尤其是帶來天下的非議。在司馬昭弒君後,王沈就受到了批評。
《晉書·列傳第九·王沈傳》中記載:「沈既不忠於主,甚為眾論所非。」 王沈作為曹魏皇帝曹髦的手下,卻背叛曹髦,向司馬昭高密,所以受到了天下人的指責。再比如西晉建立後,賈充還曾在宴會上被庾純批評為「天下凶凶,由爾一人」,反駁後又被庾純質問「高貴鄉公何在」。
二
由此,這說明司馬昭弒君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很多人可能不敢說司馬昭什麼,所以對司馬昭的手下,或者背叛曹髦的人進行批評。甚至到了東晉時期,據《世說新語》記載,當晉明帝聽王導講述晉朝建立的過程,聽到司馬昭弒君等事時也忍不住說:「若如公言,祚安得長!」也即司馬昭今天你弒殺曹魏的皇帝,明天別人就可以有樣學樣,弒殺你晉朝的皇帝。同時,司馬昭派人弒殺曹髦,甚至引起了司馬氏內部勢力的分歧。
曹髦被殺後,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至於曹魏重臣陳群的兒子陳泰,則因為曹髦被殺而過於悲慟,不久即去世。並且,不管是司馬孚還是陳泰,都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部分司馬氏勢力的態度,也即我們可以跟隨你司馬昭,但是,你司馬昭也不能做得太過分了。至於弒殺皇帝,顯然意味著司馬昭壞了規矩。在此背景下,迫於內部勢力和曹魏上下的輿論壓力,司馬昭自然不好強行登基稱帝。
三
另一方面,司馬昭弒君後,另立曹奐為帝,很可能是因為他想學習魏文帝曹丕,走禪讓的途徑來成為皇帝。公元220年,漢獻帝將皇帝之位禪讓給了曹丕,後者正式稱帝,並建立曹魏。現在,司馬昭殺掉非常強硬的曹髦,換上曹奐來當皇帝,目的自然是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由曹奐將皇位禪讓給司馬昭,後者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建立西晉王朝了。
當然,相對於曹丕,司馬昭想要篡魏,還是底氣不足,原因在於曹丕的父親曹操,一手打下了曹魏的江山,因此,曹丕篡漢,可以說是理直氣壯,因為這是我父親曹操打下的江山。但是,不管是司馬昭,還是司馬懿、司馬師,可沒有這樣的戰功。所以,司馬昭決定發動消滅蜀漢的戰爭。
四
最後,公元263年,在司馬昭弒君這一事件的影響逐漸降低的時候,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等人,發起了消滅蜀漢的戰役。之所以先滅蜀漢,而不是東吳,原因自然就是柿子要撿軟的捏。正是因為蜀漢相對弱小,所以,魏滅蜀之戰雖然遇到了姜維等人的抵擋,最終還是成功實現了消滅蜀漢的目標。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歷5月2日),在消滅蜀漢後,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
由此,此時的司馬昭距離稱帝,可以說是一步之遙了。但是,一年後,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五歲。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在公元265年就病逝了,司馬昭是完全有機會憑藉著消滅蜀漢的威望,從而通過禪讓的方式來登基稱帝。在司馬昭病逝後,他的兒子司馬炎很快就迫使曹奐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從而建立了西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