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軍中的參謀除了諸葛亮還有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說到劉備的軍事參謀,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諸葛亮。這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神化,真正做到了算無遺策的地步。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不是以錦囊妙計見長,在與龐統同是軍師中郎將的時候,在陣前也是後者出主意。劉備入蜀征戰的時候,隨行所帶的也是龐統,一方面是為了讓龐統立功,另一方面就是龐統的謀略要強於諸葛亮。
可惜,年僅36歲的龐統還為展現出其才華就黯然退場,唯一留下的計謀就是在葭萌關的時候,獻給劉備平定川蜀的"上中下"三策。因為龐統出場時間太短,因此實在不足以支撐其成為劉備首席高參的地位。
那麼誰可以力壓諸葛亮一頭,作為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呢?答案就是後來的法正。
法正是扶風人,雖然在劉璋手下任職,但是並不受信任,還被同來益州客居的老鄉誹謗,因此鬱鬱不得志。雖然有才,但是無人賞識,只有兩個好友孟達和張鬆了解法正的才華。
不過,在人的一生,並不會一直不得志。建安十三年,法正結識了能讓他改變現狀的貴人——劉備,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法正在出使荊州時,深感對方雄才大略,豈是平庸的劉璋所能比擬?
於是,法正就與張松等人暗地裡合計,打算供奉劉備為主。他們不僅力勸劉璋迎劉備入川對抗張魯,還在第二次出使荊州的時候直接向劉備獻策奪取荊州。
要想成為首席軍事高參眼光出色是肯定的,不僅如此,還需要料事如神的高明。建安十七年,面對劉備的猛烈進攻,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獻計,將百姓遷徙,同時將糧食和莊稼燒燬,來個堅壁清野,這個計謀對劉備來說非常致命,因此劉備聽聞這個消息後非常擔心,但是法正認為劉璋必定不會採納。果不其然,劉璋不僅沒有照辦,還將鄭度撤了職。
《三國誌·龐統法正傳》:鄭度說璋曰:"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作為一名軍事高參,大局觀是必不可少的。建安十九年,劉備包圍成都,當時的蜀郡太守許靖想出城投降,卻走漏了風聲,但是劉璋並沒有責怪。後來,劉璋投降後。劉備鄙視許靖的為人,不打算任用,法正勸諫道,許靖是個有名無實之人,如果不禮遇他,天下人會認為您不重用人才,不如傚法燕昭王。於是劉備改變了態度。
作為劉備集團的首席謀主,軍事方面的成就必定是非常突出的。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對劉備說,曹操將張魯平定後卻不乘勝進攻巴蜀,必定是內部出現了問題,應當趁這個機會進攻漢中,必定可以成功。還分析了這一戰的戰略意義:
"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因為漢中對於川蜀之地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漢中,益州勢必缺乏有效屏障,同樣劉備集團必定處在被曹孫包圍之勢下,毫無進退可言。
劉備深以為然,發動了漢中之戰,隨行的軍師就是法正。在漢中之戰中,法正計謀百出,最為精彩的就是聲東擊西之計,一舉斬殺掉魏軍大將夏侯淵。
從後來劉備的封賞也可以看出法正的地位,劉備給予了法正和諸葛亮、關羽、張飛同等的賞賜。劉備成為漢中王后,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再加上之前的蜀郡太守,可以說是真正的文臣第一人。
劉備重用法正除了法正真的功高外,還有就是希望得到益州人的認可,為了維護益州的長治久安。
陳壽的《三國誌》中寫道:"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股肱為大腿和胳膊,比喻左輔右弼之臣;謀主即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從根本上來看,諸葛亮好比"漢初三傑"的蕭何,而法正好比"漢初三傑"的張良。但是因為法正做人睚眥必報,有著性格缺陷,我更認為法正更像陳平。
法正的多謀善斷是得到世人認可的,就連諸葛亮都時常為之感歎。曹操也是感慨沒能得到法正這樣的人才。
在夷陵之敗後,諸葛亮發出如同曹操經歷赤壁之敗後的感慨: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由此可見,法正的地位。
因此陳壽在對法正進行評價的時候,將其比作程昱、郭嘉,這是完全合適的,因此劉備集團的軍事首席高參必定是法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