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虎臣雲集的東吳都有哪些名動天下的猛將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虎臣雲集的東吳都有哪些名動天下的猛將呢?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英雄輩出。劉備前有五虎上將征戰四方,魏有五子良將為先。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程普、韓當、黃蓋為東漢末年東吳著名將領,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從孫堅起兵開始,三人征戰沙場,頗有戰功。程普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頗有容貌風姿、計謀策略,善於應答論對,後孫堅起事,從討黃巾、破董卓。韓當「以便弓馬,有膂力」,作戰時多次衝鋒在前,陷陣擒敵或砍下敵軍戰旗,屢立戰功並深受孫堅信任。黃蓋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南擊山寇,北敗董卓,戰功赫赫。

在孫堅隕落後,三人率領舊部又投靠孫策,又像侍奉孫堅那樣跟隨孫策征戰四方,程普與韓當從孫策攻廬江,大破之,隨後程普轉戰秣陵、湖孰、句容、曲阿,都立下功勞,韓當則平定地方叛亂,威震山越賊寇。「堅薨,蓋隨策及權,擐甲周旋,蹈刃屠城。」然而孫策雖有霸王之資,但死於非命,三位老將繼續輔佐孫策之弟孫權,其中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在孫策逝世,地方叛亂中大發神威,轉戰三郡之地,平定討伐各種不歸服的勢力。赤壁之戰中,程普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大破曹操,並與周瑜合力攻南郡,曹仁敗退,在周瑜病逝後代領南郡太守,後來孫權分荊州與劉備,程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

韓當老當益壯,在多次抵禦魏、蜀中立下戰功,赤壁之戰,「以中郎將與周瑜等拒破曹公」;夷陵之戰,「與陸遜、朱然等共攻蜀軍於涿鄉,大破之」;黃武五年(226)丹陽郡賊寇叛亂,將敢死及解煩兵萬人,討丹楊賊,破之。黃蓋嚴肅剛毅,善於照顧下屬,東吳國人都很愛戴這位大將。赤壁之戰中,是黃蓋獻上火攻計策,還親自冒死詐降,黃蓋也因功被拜為武鋒中郎將。赤壁戰後,東吳又發生了蠻族叛亂和山賊侵犯,都被黃蓋平反,加偏將軍。

二、錦帆遊俠,有勇有謀

要說東吳猛將,甘寧肯定是能排第一梯隊的,但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此人的爭議頗大。甘寧嗜殺成性,少時「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招呼一群游手好閒的「惡少年」打家劫舍。儘管後來醒悟,「止不攻劫,頗讀諸子」,但依然掩蓋不了他好殺的本性。此外甘寧不重諾言,違抗命令,經常「打臉」呂蒙和孫權,要不是呂蒙勸說孫權:「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加上孫權愛才,甘寧早就被大卸八塊了。但甘寧確實為少有的「全才」,不但有勇有謀,可獨自統帥一軍,還武力高超,能陣前鬥將,有萬人敵的資本。

甘寧早年委身劉焉、劉表、黃祖之下,然而這些人空有虛名,心懷大志的甘寧不認為他們能成大事,遂投奔了孫權。曾經,魯肅向孫權提供了「三分天下」的藍圖,甘寧來投後也向孫權獻計,與魯肅「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的戰略竟不謀而合,因此孫權更加青睞甘寧。甘寧、周瑜、魯肅很早就知道巴蜀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戰後,甘寧曾勸說孫權盡早拿下巴蜀,然而在孫權猶豫之時,劉備率先出手,孫權追悔莫及。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出兵濡須口,飲馬長江,聲勢浩大。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敢百騎劫魏營,唯有甘寧耳。建安二十年(215)孫權攻合肥,此戰並不順利,不僅損失慘重,猛將陳武也戰死了,還爆發了瘟疫,孫權只得下令撤兵,然而魏將張遼看準時機,發動突襲,吳軍鼓手因為驚怖而忘記了鳴鼓,甘寧引弓射敵,厲聲問戰鼓為何不響,還差點殺掉鼓手,此戰幸虧甘寧、呂蒙、凌統拚死抵抗,孫權才得以生還,看到甘寧拔刀欲斫殺鼓手,面對魏軍時壯氣毅然,勇冠一時,孫權更加尊敬甘寧。

三、國之重器,主君大壯

在孫權與黃祖對峙時,徐盛就小有名氣了,儘管以勇聞名,還在黃祖之子黃射來襲中,僅以百人就殺傷黃射的部隊千餘人,殺得黃射再不敢來犯,但徐盛也只是打打山賊,鎮守一方而已。然而徐盛沒有就此埋沒,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出兵濡須口,徐盛跟隨孫權一同迎擊,魏軍久攻不下,轉攻橫江,徐盛與東吳諸將前往迎戰,「時乘蒙沖,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就在諸將怯懦不已時,徐盛獨領一軍殺向魏軍,「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權大壯之。」「大壯」二字在《三國誌》裡僅用過兩次,一次是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次便在此,可見其份量之重。

因為關羽之死和丟失荊州,孫劉生隙,劉備親率大軍前來報仇,為了穩住虎視眈眈的曹魏,孫權以諸侯身份向曹魏稱藩屬。當時魏太常卿邢貞自恃上國天使,驕傲跋扈,徐盛氣急敗壞,為一時的受辱折節而涕泣橫流,邢貞對聽聞後對手下人說:「江東將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夷陵之戰中,「盛攻取諸屯,所向有功」,「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但考慮到曹魏的威脅,孫權放棄這麼做。

在解決蜀漢危機後,孫權果然翻臉,魏將曹休督領張遼、臧霸等五州二十餘軍攻吳,呂范督領五軍率領徐盛、全琮、孫韶等人以舟船拒敵,在天時不利,又遭張遼、王凌等人的襲擊後,吳軍損失慘重,但徐盛及時收攏殘兵,以少御多,沒讓魏軍繼續擴大戰果。黃武三年(224),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南征,徐盛獻上一出空城計,「從建業築圍,作薄落,圍上設假樓,江中浮船」,諸將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用,只有徐盛堅持己見,曹丕率大軍到來時,果然不敢進攻,諸將紛紛拜服徐盛。

陳壽在《三國誌》中將十二位東吳將領合為一卷作傳,除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外,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凌統、潘璋、丁奉榮登其中,陳壽稱讚諸將「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十二人中有的是歷仕三君的基石老臣,有仰慕孫策而追隨的百戰之將,有隨孫權東征西討的國之重器,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為東吳立下赫赫戰功,其名絕不遜色於蜀「五虎上將」與魏「五子良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