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東漢末年東吳著名將領。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歇後語。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周瑜打黃蓋這一故事發生在赤壁之戰時。彼時,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藉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值得注意的是,黃蓋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不只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的說法,也在《三國誌》等正史中得到了記載。不過,雖然在赤壁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黃蓋最終在東吳只是官至偏將軍。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偏將軍甚至比不上雜號將軍。那麼,問題來了,黃蓋在赤壁之戰中立下大功,為何到死都只是一個偏將軍?
一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可以說是東吳的一員老將了,也即擁有比較深厚的資歷。
《三國誌·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中記載:建安中,(黃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吳書曰: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床中。蓋自強以一聲呼韓當,當聞之,曰:「此公覆聲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鋒中郎將。
在赤壁之戰中,黃蓋曾擔任多個縣的縣令,在安撫一方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先是平定荊州,然後直指東吳。彼時,黃蓋跟隨周瑜跟曹軍於赤壁作戰,兩軍對峙,黃蓋提出火攻戰術,並親往詐降,周瑜認為可行。也即在正史中,黃蓋確實提出了詐降的計策,並且親自執行了這一計劃。
二
當然,在《三國誌》等正史中,並沒有周瑜打黃蓋的情節。在赤壁之戰中,黃蓋先向曹操投書通報投降,然後點燃船隻,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在這一過程中,黃蓋還不幸被流矢所中,差一點就丟了性命。等到赤壁之戰後,孫權拜黃蓋為中郎將。在此之後,黃蓋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對於黃蓋來說,具體的去世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其最後的官職就是偏將軍一職。按照東漢時期的武將官制,從高到低大致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地位在雜號將軍之下的偏將軍,無疑是官職非常低的武將官職了。
三
比如在公元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俘獲,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也即在公元200年,關羽被封為偏將軍。但是,在此之後,關羽先擔任雜號將軍,後又被劉備封為前將軍,這顯然要比偏將軍高幾個檔次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就黃蓋來說,之所以最後都只是一個偏將軍,主要還是因為孫權自身的官職較低,無法給黃蓋冊封更高的官職。公元200年,孫策死後,東漢朝廷冊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也即在孫權執掌江東時,雖然他實際上是一方諸侯,擁有的地盤不輸劉備、曹操、袁紹、劉表、劉璋等諸侯,但是,他名義上的官職只是一個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
四
最後,其中,就討虜將軍來說,就是一個雜號將軍,地位僅僅高於偏將軍。因此,在赤壁之戰後,雖然黃蓋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即在擊敗曹操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孫權最多只能給他冊封為偏將軍。換而言之,孫權如果要給黃蓋更高的官職,比如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方將軍的話,不僅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更是黃蓋不可能接受的,畢竟黃蓋作為孫權的手下,不能在官職上喧賓奪主。公元219年,孫權偷襲荊州,斬殺關羽,曹操上表漢獻帝劉協封孫權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也即在除掉關羽之後,孫權才被東漢朝廷冊封為驃騎將軍,這意味著孫權可以給手下冊封更多的武將官職了。不過,就黃蓋來說,在當時顯然早已去世了,也即等到孫權可以給手下冊封更高官職的時候,黃蓋已經不在了。在東吳武將中,周瑜也是在赤壁之戰後去世的,結果其官職最高也只是一個偏將軍,這都是因為孫權當時的官職不高,只能給手下冊封偏將軍這樣較低的官職。
到了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為了對抗試圖奪回荊州的劉備,孫權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受九錫。229年,孫權稱帝,正式建立東吳。在登基稱帝之後,孫權拜諸葛瑾為大將軍,也即孫權作為皇帝,完全可以給手下冊封任何武將官職了,比如東吳四大都督之一的陸遜,就曾擔任上大將軍、丞相等官職,這都是在孫權稱帝之後才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