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張遼和劉備的讀者,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張遼和關羽的關係那麼好,張遼為什麼不選擇劉備?張遼心裡是怎麼想的?
說起三國時期的名將,最受歡迎的當屬關羽了,關羽在民間已經成為「忠義」的代名詞。有關關羽的事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過五關斬六將」和「刮骨療毒」,前者表現了關羽對劉備的忠誠,後者則展現了關羽不怕痛不怕苦的個性。
三國開始於東漢後期的黃巾起義,天下群雄並起,可謂時勢造英雄,而英雄造時事。黃巾起義之前,關羽只是一個犯了事被官府通緝的犯人,流亡外地躲避追捕,行蹤漂泊不定。黃巾起義後關羽和劉備結識,共同去平定黃巾起義叛亂。
亂世英雄輩出,三國時期湧現了許多的大將。作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張遼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武將講究忠義,以實力至上,關羽和張遼作為卓越的將領,兩人自然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二人的關係非常好。然就是關係那麼好,張遼卻寧肯投降曹操,而不願加入以劉備為首的關羽陣營。
事實上張遼不願加入劉備陣營和關羽為伴,是有原因的,而且還不止一個。古代人做事情信奉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張遼加入劉備陣營的話,沒有一個好時機,其次是當時的形勢也不對,最後則是良禽擇木而棲。正是出於這三個方面的考慮,張遼寧肯加入曹操陣營,而不是選擇和好朋友關羽並肩作戰。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時機不對。關羽和張遼各為其主,張遼原是丁原的手下,丁原認下呂布為乾兒子,因此張遼和呂布原先是同事關係。後來呂布又認董卓為父,其後丁原被呂布所殺,丁原的部隊被收編,張遼理所當然的又成了呂布的手下。
關羽之所以和張遼關係好,自然也是因為張遼講究忠義。當曹操和劉備率軍討伐呂布的時候,張遼自然不會因為私人的感情背叛呂布,即使呂布是個不講仁義的小人,即使呂布的敗勢非常明顯,張遼也不會因為怕死而去投降劉備。正如其後張遼被俘虜,關羽為張遼向曹操求情所說的一樣,張遼是個忠義之人。
第二個是形勢不對。劉備和曹操一起去討伐呂布,出大力的是曹操,劉備出的是小力,算是一個輔助。也就是說這次討伐呂布的軍事行動,曹操才是總指揮,如此一來,俘虜了的張遼自然是歸曹操所有。張遼要投降,也只能投降曹操,不能投降劉備。
要是張遼投降了劉備,那簡直是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曹操要是一生氣,可以下令直接把張遼殺了。畢竟一個心不在自己這裡的俘虜,給了劉備就相當於給自己以後的對手加了一把利器,這是萬萬不可的。因此從這裡來看,張遼是完全沒有選擇的,他只有兩條路,一是死,二是加入曹操陣營。
第三個是張遼。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是魏,其次是吳,最後才是蜀。劉備雖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漢朝實行推恩令,爵位被越分越小,後代子孫跟平民沒什麼差別。劉備也是如此,即使祖上是皇親貴胄,但是到了自己這一代,只能靠編草鞋、賣草鞋為生。
因此,三國裡劉備的起家最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窮屌絲打怪升級。而曹操和孫權,人家是一出來就自帶裝備,自然比劉備這樣的強上不少。如此說來,劉備這人還挺勵志的。難怪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選擇跟隨劉備,這樣從零開始創下基業,實在是太能證明自己多無敵了。
但是張遼可不是如諸葛亮想的一樣,他還是喜歡現實一點。當時曹操實力雄厚,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勢頭正好。而劉備只是一個小人物,一沒職位,二沒地方,張遼自然願意選擇曹操了。撇開私人感情,張遼選擇曹操確實是最明智的。
結語:張遼出於以上三個原因選擇投靠曹操,證明了張遼並不是個只瞭解講究義氣的武將,他同時還有文人的權謀,懂得分析形勢,進行自我選擇。其實我們在找工作也是如此,要找符合自己的,有發展前景的工作,而不是只講私人感情。太講究私人感情也是一種弊端,它會影響你對事情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