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時期,名士這支力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楊修、許攸、禰衡,此三人因為恃才放曠且口無遮攔而被曹操所厭惡,三人最後也無一善終。楊修,最懂曹操心思的人,卻因為「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死得不明不白;許攸,曹操發小,若無此人則官渡之戰曹操很難戰勝袁紹,然而曹操也沒念及舊情,說殺就殺;而禰衡更是狂得不行,三番兩次大罵曹操,後又因為管不住嘴得罪了劉表、黃祖,最後也是慘死在武夫的屠刀之下。是不拘一格的灑脫還是情商超低的愚蠢,為何才華橫溢的三人卻無一善終?
一、事皆稱意,有才無謀
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與那些紈褲子弟不同,楊修為人好學,有蓋世文才,連曹操都自歎不如,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並被曹操所器重,讓他任丞相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曹操雖然愛才,但為人多疑,能成為滿意的「秘書」,楊修自然是被曹操所器重信任的。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說是楊修罪狀有三:一、參與曹丕與曹植奪嫡事件;二、頗有才幹;三、袁氏之甥,除了第一個,其餘兩個有些「莫須有」了,單論有才策,曹操手下還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有良、平之奇」的賈詡、多謀善斷的程昱,怎麼也不會輪到楊修被砍頭,若論家世背景,曹操的親家張繡,不僅是董卓舊部張濟之侄,還是殺害了曹操嫡長子曹昂的罪魁禍首,照樣不是被委以重任,因此楊修之死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雖然楊修頗受曹操器重,但他的表現卻讓曹操大失所望,曾經,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曹操還是很猶豫的,在曹丕與曹植之間,其實曹操更偏愛於文采斐然的曹植,在楊修等人的幫助下,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然而楊修終究只有一些「小聰明」,善猜字謎,卻遠不如陳群、吳質、司馬懿之流的老謀深算,甚至在與當時僅是朝歌長的吳質鬥智中,號稱「有才策」的楊修敗下陣來,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漸漸讓曹丕佔據上風。此外,楊修身上還有文人的「狂氣」,這樣的狂氣曹植也有,所以當「特見寵愛」而又因文采名動天下的曹植主動結交時,楊修也就順理成章加入到他的麾下。但這份狂傲是曹操所不喜的,在曹操看來,這些食古不化的文人是自己霸業的攔路虎,之前可以因為力量不足而加以籠絡,現在自己羽翼豐滿,而這些文人只為破口大罵自己的不是,若楊修小心處事,處處隱忍,可能結局還不至於此。
二、貪而不治,居功自傲
面對東漢朝廷的腐敗黑暗,許攸是很想做出改變的,那時,他參與策劃了一個驚天密謀——廢帝,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豪傑密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還曾邀請少時好友曹操一同參與,被曹操拒絕。許攸想成就一番大事業,若是扶持新帝能成,自己可是有從龍之功,甚至還能夠發揮自己的才幹扭轉東漢末年朝政黑暗的局面,被後世稱讚,豈不美哉,因此對拒絕了自己的發小,許攸還是很不爽的。
然而許攸的白日夢沒有做太久,起事敗露,王芬引咎自殺,許攸等逃亡,後來許攸碰到了也在逃亡的另一個發小袁紹,跟隨並成為他的謀士參謀。原本許攸念及舊情,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但沒有成效,反而曹操做大做強後與袁紹為敵,建安五年(200),袁紹發佈討伐曹操檄文,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來攻打曹操,眼看關係破裂,許攸倒也盡了謀臣的本分,積極向袁紹建言獻策,但並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家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因為犯法而被逮捕,許攸一氣之下去了曹操處,獻上火燒烏巢之計,並幫助曹操打敗了袁紹。
站穩北方,此時的曹操可謂是揚眉吐氣,對棄暗投明的發小格外順眼,而許攸又是大敗袁紹的第一功臣,身份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但顯然,兩人都早已不復年少時的親密無間,曹操低估許攸的貪婪與口無遮掩,許攸則高估了曹操的胸懷。大破袁紹後,許攸自持有功,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甚至還說:「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表面符合,啊你說得對,但暗地裡卻越發厭惡許攸。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又舊事重提,還說曹操沒有自己就得不到此城云云,被告發,曹操遂將其殺害。
三、恃才傲物,得罪群雄
相比於前兩人,禰衡的嘴更毒,他雖然頗有文采,但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荀彧有「王佐之才」,輔佐曹操風生水起,趙融為漢靈帝所設西園八校尉之一,禰衡見荀彧長得帥、而趙融是個大肚子,居然說:「文若可惜面弔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禰衡的恃才傲物不被諸方認可,曾經去許昌,禰衡備了一片名刺,但處處碰壁,以致名刺上的字的漫漶不清了,也只有孔融、楊修與之交好。曹操愛才,想要任用禰衡,但禰衡絲毫不給曹操面子,自稱有「狂病」不說,對曹操也頗為無禮,曹操也來了脾氣,大罵:「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就將禰衡扔給了劉表。劉表先開始也是喜出望外,認為自己得到大才,禰衡確實文采斐然,「從求筆札,須臾立成,辭義可觀」,但因為數次在公開場合大罵劉表,被劉表不喜,又被當成個皮球一樣扔給了江夏太守黃祖。黃祖是性情急躁的武夫,十分善待有才氣的禰衡,「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然而沒過多久,兩人本性雙雙暴露,黃祖宴請賓客,但禰衡出言不遜,讓黃祖很是難堪,為了挽回面子,黃祖便訓斥禰衡,誰料禰衡竟細細盯著黃祖,說了一句:「死公!雲等道?」黃祖大怒,兩人掐起架來,禰衡遂被黃祖手下所殺,年僅二十六歲。
楊修、許攸、禰衡的死被後人津津樂道,有人認為是時代的不幸,這些文人本應該能夠在深山老林中快活逍遙,對詩詞文化做出極大貢獻,但也有的人認為應當引以為戒,三人的死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恃才傲物上,智商高情商低的他們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能成為「亂世之奸雄」,曹操一方面確實愛才,但沒有一個人是無下限的,得罪了領導,那必定要付出代價。對此各位讀者朋友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