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作為劉備的首席軍師,為他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都是關於他的事跡,天文地理,作戰謀略。他作為幕後軍師,可以說為劉備打下了大片江山。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劉備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這樣一個奇才,又有什麼人能出其左右?
法正,出身於士族之家,此人才華不遜諸葛亮,也是劉備很器重的一個謀士參謀。建安年間,天災連連,法正、孟達兩同為同郡之人,不得不前往蜀國投靠劉璋。只可惜法正這匹千里馬卻難覓知音,劉璋並不是很賞識他的才華,將他擱置許久,才讓他當上一個小小的縣令,後又擔任軍議校尉,才華得不到施展的法正倍感委屈。
後來幾經周折,法正有機會面見劉備。法正見劉備是位有遠大志向的主上,又是才重用,對他禮遇有加,他漸漸對劉備有投靠之心。之後,法正再次出使劉備,他向劉備獻策,提議與張松內應外合,聯手奪取益州。只可惜,後來事情被發現,張松也因此被處死。
可法正對劉璋瞭如指掌,對他的想法更是清楚。益州有一人提議用堅壁清野的方法來困堵劉備。但法正卻知道劉璋不會做出此舉,因為他雖不識才,但也心有民眾。果不其然,劉璋沒有採取此法,罷黜了獻計之人,劉備也放下了心。最後,劉備成功領兵進入益州,成為了一州之主。
法正與諸葛亮可以說是劉備的頂級入幕之賓,他們兩人都為著劉備盡心盡力。可諸葛亮與法正的為人處世卻甚為不同。法正偏向於遵循舊律,對於新律頗為抗拒。而諸葛亮就主張新穎出章,喜歡根據實況來調整治理國家的方法。雖然也會有矛盾的地方,但因為兩人都是講理之人,並沒有產生過太大的矛盾。
法正更被人們稱為謀主,而諸葛亮則為肱骨。只可惜,天妒英才,法正四十五歲逝世,劉備更是因此連哭數日。後來因為關雲長被殺,劉備不顧群臣反對,前往吳國報仇,最後他一敗塗地,甚至死在白帝城。諸葛亮也不由得感歎,若是法正他還活著,即使不能勸住劉備,也能跟隨劉備出征,也定不會是這樣大敗的下場。由此可見,法正的絕世才華,若是他沒有死的話,劉備就不會一敗塗地,死在白帝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