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魯肅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三國演義是通過三國歷史改編而來的,正史中的魯肅是什麼樣的?正史和演義差距有多大?
當時諸葛亮來到東吳時,被東吳大都督周瑜刁難要求三日之內產出十萬隻劍,諸葛亮便用出了「草船借箭」這一奇謀妙計。
而正是因為魯肅的大力支持,諸葛亮才能有足夠的船和稻草人去借箭,這是因為這一舉動便讓很多人對魯肅產生好感。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英雄豪傑更是層出不窮。魯肅在三國的知名度並不高,他雖是謀士參謀,但一直給人一個「老好人」的形象。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形象,才能讓他在權斗中立足下來,只是在外人看人有些唯唯諾諾。
以上這些都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對魯肅的描述,而歷史上真實的魯肅真的如小說裡一般唯唯諾諾嗎?
正史中的魯肅
現實中的魯肅出生於官宦家庭,父親早逝,從小跟著祖母生活。因為家裡條件還不錯,年少的魯肅以濟世為己任,仗義疏財,結識了許多好友。這位慷慨大方的少年漸漸地在當地成名,這也為他鋪上了一條仕途之路。
當時的周瑜還不是東吳的大都督,自己本身權力也很小。江東要起兵首先需要有糧草和兵馬,但是這困擾了周瑜很久。
周瑜聽聞江東魯肅為人慷慨大方,便前往魯府尋求魯肅幫助。魯肅也並沒有讓周瑜失望,他指了指家裡的米對周瑜說:「這裡有兩念米,分你一半。」
漢朝的「念」是計量單位,用今天的公斤來換算足足有37.5萬公斤。如此慷慨且真誠的魯肅打動了周瑜,從此兩人便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魯肅也成功加入了周瑜的關係網,結識了孫策、孫權等人。自此以後,魯肅成功進入了江東政治中心,成為了東吳最重要的謀士參謀之一。
「隆中對」的真正主角
即使不是三國迷,大部分人對「隆中對」也是非常熟悉。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攜手關羽和張飛三顧諸葛亮的草廬,以求一個治世之道。
此次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指引了借荊州、取益州,以四川重慶為根據地,最終建立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隆中對」在很多人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
然而,歷史上並無「隆中對」這一說法,只是小說虛構出來的。但是存在著另一個真實版本的「隆中對」,他的主角便是魯肅和孫權。
周瑜結識了魯肅之後便迫不及待將他推薦給了主公孫權,孫權瞭解魯肅是一位謀士參謀,便向他訊問了治世之道。
魯肅為孫權分析了天下大勢,讓孫權先借荊州再一統整個江東便可割據一方稱帝。孫權對魯肅的想法表示贊同,也正是因為這個建議讓魯肅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單刀赴會」
前面我們提起魯肅建議孫權借荊州,而後來赤壁之戰中,孫權又將荊州借給劉備。赤壁之戰後,歸還荊州的日期已到,但是劉備毫無歸還的意思。
此時的東吳希望吞併劉備以抵抗曹操,便拍魯肅前往蜀國商談歸還荊州一事。在《三國演義》中,是關羽只身前往東吳赴會,而正史中其實是魯肅隻身來到關羽的營地赴會。
魯肅是一名文官,並不懂得使用兵器,然而他以一張嘴為刀,說得關羽不知如何反駁他,此番場景有點諸葛亮前往東吳舌戰群儒的風采。最後,關羽也只好放魯肅回去。
不久後,魯肅身體每況愈下,無法支撐到孫權建國為東吳貢獻出自己最後一份力。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年僅四十六歲的魯肅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