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想打贏夷陵之敗,他需要怎麼做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如果想打贏夷陵之敗,他需要怎麼做呢?

公元221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理由,出兵攻打孫權。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提起改變三國歷史進程的三大戰役,人們肯定會想到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與劉備孫權的赤壁之戰、劉備與孫權的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讓曹操徹底翻身,從此天下再沒有比他兵多地廣的梟雄;赤壁之戰遲滯了曹魏(司馬)的一統三國進程,如果孫權劉備不聯手,就沒有後來的天下三分了;夷陵之戰破滅了劉備恢復漢室的夢想,諸葛亮悲歎「漢朝氣數休矣!」

諸葛亮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悲歎「漢朝氣數休矣」,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馬良至川入見孔明, 呈上(劉備聯營七百里)圖本,孔明歎曰:『漢朝氣數休矣!』」

夷陵之敗,蜀漢傷筋動骨,諸葛亮後來的出祁山伐魏,只是盡人事聽天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自己比誰都清楚:憑著蜀中一隅之地,九十多萬人口去跟地廣人稠的曹魏大家,最好的結果就是吃光糧草撤回來,長驅直入是不可能的——有人說諸葛亮伐魏,只是為了轉嫁蜀漢內部矛盾而已。

夷陵之戰在正史和演義小說中記載大致相同,只不過沒有黃忠參加而已——黃忠已於建安二十五年病逝,連劉備的登基大典都沒參加,就更別說跟著彰武皇帝劉備去伐吳了。史料只說關興英年早逝,估計是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即使參加了,起的作用也不會很大,張苞可能還沒活到可以繼承張飛爵位的年齡:「(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張飛)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按照古代戰爭規律,即使關興張苞有關羽張飛之勇,而且都參加了夷陵之戰,也不能扭轉戰局,戰術安排失當的是劉備,他連營七百里是個昏招兒,失敗只是個遲早的問題——劉備總共只有五萬左右人馬,戰線拉長到七百里,要是平均計算,每裡地還不到一百人,是可以各個擊破的。

劉備當然沒有平均用力,主力部隊還是由他親自帶領的,主力失利,後續七百里連營被陸遜像劈竹子一樣一推到底。

劉備連營七百里導致夷陵之戰全線潰敗,這是一種必定,但卻不是不能避免,起碼在當時,就有三個人看出了此舉不妥,這第一個人自然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如果我們拋開《三國演義》只看《三國誌》,就會發現諸葛亮並沒有出面勸阻劉備伐吳,但是他對伐吳之戰也有自己的見解:「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即使伐吳,也是可以不敗的,但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劉備身邊必須有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好參謀長。

劉備是個戰略家,但卻不是一個戰術家,所以入川之戰帶著龐統,漢中之戰帶著法正。連曹操都知道,如果劉備不帶著法正,是打不贏漢中之戰的:「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劉備伐吳,不能說戰略決策失誤:荊州丟了不奪回,關羽犧牲不報仇,對軍心士氣乃至整個戰略規劃都有負面影響,還會導致蜀漢人心離散、孫權氣焰更加囂張。

在諸葛亮看來,如果劉備有一個好參謀長,是有可能打贏伐吳之戰的,即使不能攻克建業,用軍事壓力迫使孫權吐出荊州,那也是好的——如果劉備再堅持一年半載不敗,曹丕就可能耐不住性子去抄孫權老窩,那時候孫權只能跟劉備講和,而講和的條件很可能就是歸還荊州。

《三國誌》的「先主傳」和「吳主傳」還真記載了,夷陵之戰開打之前和打完之後,孫權都曾向劉備求和,第一次劉備沒答應,第二次答應了。孫權之所以兩次求和,怕的就是曹丕背後捅刀子。

諸葛亮認為劉備夷陵之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缺一個好參謀長,而黃權則認為,劉備不應該身先士卒去搶部將的差事——主公也好,主帥也罷,都應該坐鎮中軍指揮全局,而不能像劉備那樣衝鋒在前。

劉備喜歡親冒矢石,這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他比不得曹操,曹操兵多將廣,諸曹夏侯、五子良將都有堪與關羽張飛媲美的武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也都足智多謀,而劉備那裡關羽黃忠張飛已經辭世,馬超在彰武二年病死,趙雲反對伐吳,魏延鎮守漢中走不開,真正能打的幾乎一個都沒了,劉備只好親自帶兵出戰,一心不能二用,打贏了還好說,一旦戰事不利,蜀漢大軍就會失去統一指揮。

所以黃權向劉備建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

如果黃權打頭陣,即使失敗了,還有劉備在後面接應,也不至於被陸遜平推七百里,這就是黃權看出的劉備夷陵之敗的原因:蜀漢大軍兵力分配頭重腳輕,被陸遜當頭一擊,馬上暈頭轉向。

不到那蜀漢陣營的諸葛亮黃權看出了夷陵之敗的兩點主要原因,就連隔岸觀火準備趁火打劫的曹丕,也看出了劉備戰術佈局中的致命失誤:「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

怎麼說劉備也是曹丕的父輩之人,被後生小輩嘲笑不懂用兵,劉備這個臉可丟大了,但曹丕說的話,還真不好反駁。

這樣盤點下來,我們就發現了三位三國人物給劉備夷陵之敗找出的三點原因:其一,劉備沒有一個好參謀長,在戰術安排上不夠周密,讓陸遜鑽了空子;其二,劉備麾下沒有信得過的大將,只好自己帶兵打頭陣,指揮位置太過靠前,受挫後大部隊失去了控制;其三,戰線拉得過長,所有兵力沒有形成有力的拳頭,勝則難以為繼,敗則一潰千里。

劉備夷陵之敗的原因雖然找到了,但現在看來,劉備似乎遇到了無解的難題:龐統法正關羽張飛黃忠辭世,趙雲有不同意見,劉備上哪去找能運籌帷幄的軍師和能獨當一面的先鋒官?諸葛亮能不能走開、是否適合當參謀暫且不說,就是那個剛歸附不久的黃權,劉備敢讓他獨領大軍打頭陣嗎?

諸葛亮黃權曹丕都看出了問題所在,最就要提請讀者諸君來解答了:如果換成您坐在劉備的位置上,怎樣佈局,才能確保夷陵之戰不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