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非要殺掉曾經讓梨的孔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非要殺掉曾經讓梨的孔融?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演義中,曹操打算出師討伐劉備,繼而進攻東吳。孔融在朝堂上點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隨後率大軍出征。

這是虛構。

歷史上,沒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這一說。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確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僅殺掉他,還將他的妻兒老小全部誅殺。

孔融是個什麼樣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讓梨」,4歲就知道把大個兒的梨子讓給別人,客人笑稱他為神童。

是夠神的,保不齊大個兒的梨子有蟲,所以讓給你。

孔融吃過虧嗎?他吃虧大了。也是因為有才,愛顯擺。這一點從他寫文章以議論為主可以看出來。孔融文章的內容大多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

可是,在曹操手下當差,顯擺才華的下場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個,楊修算一個,禰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見到禰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臉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機靈,一言不發,透著沉默是金。

實際上,孔融也是個義士。怎麼呢?在他16歲的時候,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爭相犧牲生命。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聞名。

《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漢獻帝劉協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備舉薦42歲的孔融為青州刺史。

時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後來,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曹操這人比較複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個矛盾綜合體。他知道孔融有才,讓孔融到許昌做了將作大臣。將作大臣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部長級,就是主管工程、建設。

孔部長上任以來,幹得不錯,常常在朝廷的御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讓孔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一腔怒火無處發洩,便遷怒於太尉楊彪。因為楊彪曾經和袁術聯姻。殺不了遠的,搞個近的。

曹操便誣陷楊彪,說他企圖廢黜天子,上奏書請求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說了這事兒,朝服都來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他對曹操說:「楊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國人民都欽佩。《周書》上說,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麼能把袁術的罪歸於楊公呢?」

曹操這時正在氣頭上,你提什麼《周書》啊,這才華賣弄得忒不是時候了。可孔融的話又無懈可擊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確——如果你曹操這樣濫殺無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後誰還願意輔佐你呢?

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他讓許昌令滿寵去審理楊彪的案子。孔融沒辦法,只得暗中活動,他請尚書令荀彧托付滿寵,說審理楊彪時,請只錄口供,不要拷打。

滿寵心頭有數,說是審理楊彪,結果一句也不問,上來就按照法令拷打楊彪。幾天後,滿寵告訴曹操,說這楊彪經過拷打,一個字也沒說,這個人在海內有名氣,如果不把他的罪過搞清楚,就不能服眾,就會失去民心,這對您非常不好。

曹操沒辦法,當天就把楊彪放了。

一開始,孔融和荀彧聽說滿寵拷打楊彪,還心生怨恨。這下才知道是滿寵的計策,為的就是讓曹操放了楊彪。

楊彪領教了曹操的厲害,如今漢室衰弱,政權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謊稱雙腿筋肉萎縮,連續十幾年不能行走。最終逃離了曹操的魔掌。

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楊彪,他反而有點得意忘形,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在絕對權力的統治空間裡,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時時處處恃才傲物,說怪話講酸話,是歷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彷彿不這樣,就顯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顯示不出自己卓爾不群。

諷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決策更是對當權者的反叛和打擊。譬如曹操頒布了一條禁酒令,說酒會亡國,必須嚴禁。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為了節約糧食,非要說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幹了,跳出來高談闊論,說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麼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無言以對。

反對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對,這就讓曹操極度惱火,記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發兵南攻荊州劉表。他知道孔融和劉備的關係一向親密。這傢伙平時就一貫唱反調,關鍵時難保他不會下爛藥。於是曹操決定,幹掉孔融。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說殺就殺,一方面,曹操可不想背負濫殺無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滿寵所言,要服眾,不要失去民心。

那麼,妥當的方式就是謀殺。

謀殺的要領在於周密、嚴謹的部署和策劃。曹操精細盤算,認為給孔融羅織罪名最為妥當。這罪名還不能是一個,要多個。

於是,謀殺行動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這年的八月二十四,曹操派光祿勳山陽人郗慮出任御史大夫。為什麼要讓郗慮做御史大夫呢?因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與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慮一上任,曹操就馬上指使他搜羅孔融的過錯。郗慮既樂意又賣力,搞別人興致差點,搞孔融他來勁了啊。

很快,郗慮就搜羅到給孔融定罪的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而且,從前孔融在北海的時候,看到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要想圖謀不軌,後來和孫權的使臣談話時,又譭謗朝廷。

要說這罪名夠大了。可曹操認為,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命郗慮繼續秘密調查搜羅。

於是,郗慮又收集到孔融的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禰衡互相吹噓,禰衡贊孔融,說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則回贊禰衡,說你是「顏回復生」。倆哥兒們臉皮確實夠厚的。

另一個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對別人說,「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於母親,孔融認為,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係了。

得,兩大罪名,不忠不孝。一個鼻孔流血,只是火旺,兩個鼻孔一起流血,你死定了。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幹掉孔融了。為什麼曹操偏偏要兩項罪名呢?

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其一,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詐就在於,以不孝為罪名強加於孔融,不僅除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籠絡人心的角度,都讓自己獲得利益,可謂是一箭雙鵰。

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蓋謀殺動機。在不孝的後面,再加上一條謀反的「副罪」,孔融便更加罪有應得了。

其三,將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為「主罪」,也顯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敵劉備,也可以不殺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愛才,絕不濫殺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屬於「揮淚斬」。

其四,以言論治罪,也給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釣譽者一個警示,不許妄自尊大,不許講怪話,講怪話、諷刺、挖苦絕不是活躍政治空氣,而是作亂。在專制的政權裡,你們應該是沉默的大多數,沒有人權,更沒有話語權。

其五,這兩大罪名,可證明孔融人品有問題。肉體殺掉,還消滅你的名譽,讓你永世不得翻身,讓陳壽寫《三國誌》也不敢給你立傳。這就叫踩死你,還踏上一萬腳。

因此,曹操在佈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這個沒打紅鉤的佈告,充分表達出曹操的憤怒,「猶恨其晚」,殺你還殺晚了。

於是,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連同孔融的妻兒一起誅殺。

以前,京兆人脂習和孔融交好。脂習曾多次告誡孔融,不要過分剛直,長此下去,必定遭到禍害。這下,孔融真的死了,許昌沒有一個人敢去為他收屍。只有脂習去了,撫著孔融的屍體痛哭,說:「孔文舉捨棄我而死,我還怎麼能夠生存呢?」

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習,本想殺掉他,後來又赦免了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