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獻帝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同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在漢獻帝劉協退位後,魏文帝曹丕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伴隨著漢獻帝的退位,東漢王朝可謂正式走向了滅亡。
不過,對於擁有益州之地的劉備,卻依然堅持匡扶漢室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退位之後的漢獻帝劉協,完全可以來到蜀地,繼續當皇帝。至於想要興復漢室的劉備,更應當迎接漢獻帝來到益州。那麼,問題來了,漢獻帝劉協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劉協入蜀為帝,反而自己當了皇帝?
一
首先,在筆者看來,在漢獻帝退位後,劉備之所以沒有迎漢獻帝劉協入蜀為帝,並且在公元221年登基稱帝,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對於劉備所在的蜀地,和曹魏腹地相隔千里。在古代歷史上,通信手段自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因此,在消息傳達不暢的背景下,益州上下誤以為漢獻帝已經被殺害了。
在此背景下,劉備才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漢(史稱「蜀漢」,劉備便是漢昭烈帝),並且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當然,可能後來蜀漢獲得了漢獻帝的真實消息,已經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並沒有被殺害,但是,此時劉備已經稱帝,也即是木已成舟,自然不會再想著把皇帝之位讓給漢獻帝了。 所以,誤以為劉協被殺,是劉備不迎漢獻帝劉協入蜀為帝,並且自己當皇帝的重要原因。
二
其次,從當時的條件來看,劉備即便想要把漢獻帝接到蜀地,也是困難重重的。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第一代),以河內山陽郡(在今河南焦作市山陽區)為封國。從地圖上可以發現,漢獻帝的封地,是比較靠近曹魏都城洛陽的。更為關鍵的是,劉協的封地在洛陽的東北方向,如果想要去益州的話,正好要經過洛陽一帶。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想要悄悄把漢獻帝接到益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你劉備能夠率軍攻打到曹魏都城洛陽,當然,如果真能實現這一目標,蜀漢就不用老是偏居一隅了。基於此,即便劉備想把漢獻帝接到蜀地,也是難以實現的。更何況,劉備的內心,並不願意將漢獻帝劉協接到益州。
三
對於劉備來說,在東漢末年顛沛流離,但是,憑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氣,劉備得以攻佔益州,奪取漢中,進而成就帝王之業。在此基礎上,如果讓劉備將拚搏數十年打下的基業,拱手讓給漢獻帝,自然是難為劉備的。進一步來說,即便是劉備願意,跟隨他南征北戰多年的文臣武將,又怎麼會願意呢?比如張飛、趙雲、魏延、諸葛亮等人,無疑是對劉備更加忠心耿耿,而不可能支持漢獻帝到蜀地當皇帝。
從這一點來看,劉備沒有迎接漢獻帝,反而自己當皇帝,才是符合蜀漢文臣武將期望的行為。如果劉備真的迎接漢獻帝到蜀地當皇帝,反而可能造成蜀漢的內部消耗,引發不必要的紛爭,在蜀漢本來就相對弱小的背景下,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加快蜀漢的滅亡。
四
最後,在稱帝建立蜀漢後,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而張飛又被部下所害。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托孤於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雖然登基稱帝,但是,劉備終其一生,也沒能實現匡扶漢室的目標。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漢獻帝來說,雖然失去了皇帝之位,不過,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因為在被董卓、曹操挾持的數十年中,漢獻帝只能說是傀儡皇帝。因此,對於劉協來說,失去皇帝之位後,反而不用再受到權臣的擺佈,乃至於擔心朝不保夕了。並且,即便漢獻帝能夠成功來到蜀地當皇帝,很大可能還是做一位傀儡皇帝,這對於劉協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此外,漢獻帝被貶為山陽公後,終於大徹大悟,遂拋棄帝王之尊,甘心躬耕菜圃,濟世懸壺,從而在當地獲得了較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