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東漢末期,魏蜀吳都是割據一方。其中,蜀國的實力最弱小,國土範圍只有益州和漢中而已。人口方面更是可憐,區區100萬人都不到,擺到檯面上根本不夠曹魏塞牙縫。然而,這麼多年以來,深信勝者為王敗者賊的後世人,卻對蜀國格外推崇。尤其是對開國之君劉備,更是非常認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事實上,不只是後世人,在三國時期的許多英雄豪傑,明知道劉備的實力遠不如曹操和孫權,但還是願意追隨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人說,是因為劉備的皇室宗親身份。畢竟,當時老百姓都認為,大漢王朝是正統,而劉備又姓劉,那麼跟著劉備就等於是跟著正義。
但這個說法,似乎並不太靠譜。事實上,當時姓劉的軍閥很多,比如劉表、劉璋,這些人都是根紅苗正的大漢王朝皇室成員,劉備雖然也說是皇叔,可血統上離正統還是有些遠。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的祖先中山靖王光是兒子就有100多個,劉備當時出來闖天下的時候,早已經是家道衰落。因此,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有一定的號召力,但卻不是最關鍵的。
真正打動英雄豪傑們捨命追隨劉備的,其實是劉備的人格魅力。當時,天下大亂,每一個人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而劉備,則表示了大愛,想盡辦法幫助老百姓。在他當平原相時,趕上了當地的饑荒,老百姓流離失所。當地的富豪地主把糧食囤積起來,準備著賣個好價錢。
但劉備卻把府庫的糧倉全部打開,財物都分給了老百姓,幫助大家度過饑荒。因為這件事情,讓老百姓非常欣賞劉備,仁義之名迅速傳播開來,為劉備積攢了不少的威望。而這也就解釋了,劉備在襄樊戰敗的時候,竟然有十幾萬的老百姓跟著他跑。縱觀三國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君主能做到劉備這樣。
另外,劉備重情重義、肝膽相照。陶謙準備將徐州讓給劉備,雖然說是迫於形勢的需要,但歸根到底還是覺得劉備這個人善待下屬,非常靠譜。而最被人稱道的,則是劉備為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其實,當時荊州對劉備來說可有可無,反正也只是三個郡而已,戰略意義已經不大。
但是,劉備和關羽「情同父子、恩若兄弟」,就是憑藉著這份感情,劉備也要發兵東吳。雖然說最後失敗了,但劉備卻讓所有人都覺得,跟著劉備混的話,一定不會被虧待。最重要的是,劉備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人才最需要的是什麼?施展才華的空間啊!
那麼,劉備是怎麼做的呢?他的辦法是放手,同時信任人才。比如魏延,當時只是一個年輕的將軍而已,但劉備信任魏延,所以在許多人都覺得漢中應該交給張飛來鎮守的情況下,直接決定魏延來做漢中太守。
果然,魏延不負眾望,打造了非常實用的漢中防禦體系。哪怕是在蜀漢國力嚴重下降的時期,曹爽率領大軍征討蜀國,王平硬是憑借漢中防禦體係獲得了勝利。由此可見,劉備在使用人才方面恰如其分,讓大家都覺得不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