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劉封丟失上庸,逃回成都。劉備看見這個敗逃狼狽的乾兒子,瞬間想到了自己慘死的二弟,怒火中燒,罵道:你還有臉回來,不援救關二叔,還丟城失地,我賜你一死吧。劉封瞬間淚奔:父王,你為何這樣不顧父子之情?
劉備聽到劉封的辯解,依然十分憤怒:如果不是你按兵不動,二弟怎麼慘死,我已經和丞相商定了,賜你一死,你不用辯解了。說著叫衛士把劉封拖出了賬外,劉封萬念俱灰,臨死前,他大呼一聲:恨不用孟子度(孟達)之言啊。說完拿起寶劍,慨然赴死。
當聽到自己的這個「兒子」真的不在了,劉備才落下了懊悔的淚水:封兒,父王也捨不得你啊。
當年,曹操征伐劉備,劉備跑到劉表的荊州避難。在荊州居住時,認識了當時的劉封(劉封本名叫寇封,是羅侯寇氏之子)。在一次酒宴上,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將肉塊遺落在地,寇封竟隨手揀起,轉身丟入口中,引起劉備的愛慕,遂收為義子,改名為劉封。
事後劉備問道:肉掉在地上,為何不扔掉,也不訓斥下人,反而沒洗就吃了呢?劉封說:身為將軍,應當心存仁義,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終日勞累,愛之有餘,偶有過失,安忍叱斥。聽到劉封這樣說,劉備覺得這個孩子心存仁德,和自己很像,碰巧當時的劉備還沒有孩子,就把劉封養為自己的義子,親自教他武藝。
後來,劉備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後與劉璋決裂,帶領文武進攻益州,當時的劉封不過二十餘歲,但是勇猛過人,與張飛趙雲一同攻城略地,頗多立功。公元218年,劉封跟隨劉備北攻漢中,曹操率領大軍來援,劉備棲於山頭,派劉封向曹操挑戰,曹操大罵說:「賣鞋的小子,只會叫你的假兒子來擋你家太公麼!等我叫我家長黃鬍子的真兒子來打你。」於是派人召曹彰來與劉封對敵,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經撤軍。可以預見,劉封是位不可多得的強將。
219年,劉備佔領漢中全境,自立漢中王,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佔了房陵郡,接著孟達又率軍欲奪上庸郡,劉備擔心孟達難以取勝,對劉封說:「上庸不易奪,你率軍與孟達合軍,由你統領共奪上庸!」劉封率軍與孟達上庸合兵後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劉封升為副
就在這一年,關羽中呂蒙陸遜之計,強攻樊城,結果造成荊州丟失,便向上庸的劉封發出求救的信號,希望劉封孟達帶領上庸兵馬來救援自己。但是劉封聽從孟達之計,按兵不動。造成關羽被殺。再後來,又因為申耽、申儀兩兄弟的背叛,最終被孟達徐晃等人擊敗。其實孟達投降曹魏之後,曾寫信給劉封:將軍地位本就尷尬,現在又背上了一個「不救叔父」的罪名,不如恢復寇氏本姓,投降魏國,還可保全性命。在魏國怎麼樣也比當個假兒子要強吧。劉封看到信後,十分憤怒,斬了使者。表達了自己忠於劉備的決心。
後來,上庸丟失,劉封帶著殘兵敗將逃回成都,原以為還可以像劉備陳述自己的冤枉,沒想到「父親」卻舉起了屠刀。理由就是不援助關羽。至此,一代勇武的年輕英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死時年僅28歲。
雖然劉備表面十分憤怒,但是親眼看到這個自己養育了多年,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兒子死在自己面前,還是留下了熱淚。
雖然自從劉封死後,關於他的評價就一直很低,埋怨他「不念親情,害死二叔」,但是我還是覺得,劉封選擇不出兵是正確的。
首先,劉封剛剛佔領上庸不到一年時間,人心非常不穩,這時候正是需要站穩腳跟,安定民心的時候。申氏兄弟在後期反叛就可見一斑,劉封在上庸鎮守,這塊地方還算太平,而關羽求援時,如果劉封出兵救援,可能上庸城就會發生造反,那麼這塊土地就永遠的失去了。
另外,經過西川之戰,漢中之戰,所有的士兵都已經精疲力盡了,這時候戰鬥力已經處於一個相當低迷的水平了,如果這時候貿然出兵也可能會是徒增傷亡。
最後,關羽從兵敗到被殺實在是太快了,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想,劉封從上庸到達麥城也要時間,而且很有可能遭到魏吳兩方的攔截,一旦發生意外,那就更加不堪設想。再加上關羽曾經對劉封「螟蛉之子」的偏見評價,試想兩個人的合作也不會同心同德。
但是不管如何,劉備還是以「不援關羽」讓劉封自盡了。其實,僅僅這一條理由也足夠了,劉封本就是義子,處境尷尬,如果劉備無子,他也應該謙虛謹慎,更何況現在劉備已有劉禪,劉封就應該知進退,做好臣子的本分之事。但是這個人少不經事,勇而少謀,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咎由自取,把自己逼上絕路。
陳壽先生在評價劉封時,說到了這樣的一段話: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可見,三國時期的人們給予劉封的印象就是「咎由自取」,這可能也是劉封一生沒法洗白的一個污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