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誰?東吳四大都督各自功績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誰?東吳四大都督各自功績

一說到三國,人們往往談論最多的是蜀國和魏國,其實吳國絕對不可忽視,它的國土和人口都超過了蜀國。孫權能稱霸江東,除了依靠長江天險,更依靠的是手下卓越的文臣、武將。文臣有張昭、顧庸、諸葛瑾、呂范等,武將有甘寧、太史慈、攀張、周泰等,這其中給後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後期的諸葛恪、陸抗等無論是名氣還是功績都無法與四大都督相比,這裡不討論。

周瑜,東吳第一任都督,和孫策一起評定了江東,為孫權建立了根據地,是三國水軍將領的一把手。其戰略思想是鞏固江東、攻佔荊州、北伐中原。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前,考慮到東吳的實力,不得不接受了魯肅聯劉抗曹的戰略思想,其實他內心裡根本不想聯合劉備,反而想在劉備實力不強的時候消滅之,這個從赤壁之戰過程中可看出(這裡只討論三國演義,而非三國正史)。曹操攻佔荊州以後,孫權猶豫不決,周瑜和魯肅一樣極力主戰,使孫權下定決心。在赤壁之戰過程中,周瑜憑借自己的智謀,帶領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他使用反間計令曹操殺死蔡冒、張允;使用苦肉計,命黃蓋詐降;使用火攻計,火燒曹操戰船。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立下了蓋世奇功。可以說沒有赤壁之戰,沒有周瑜,就沒有江東,就沒有後來的吳國。所以說,在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的功勞是最大的。可惜周瑜之子,都不爭氣,不務正業,經常惹是生非,如不是孫權看在周瑜的面子上關照,早就被殺掉。

魯肅,東吳第二任都督,周瑜臨死前推薦。其戰略思想是鞏固江東、攻佔巴蜀、控制長江流域、聯合荊州,遇有合適時機出兵中原,否則在南方稱霸,類似於諸葛亮的隆中對。曹操攻佔荊州後,魯肅及時將戰略調整為聯劉抗曹,並且一生極力主張孫劉聯盟。魯肅初到江東,便向孫權指出,漢不可復興,勸其早作打算。可以說,魯肅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最具戰略眼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當時東漢13周,曹操已有9周,如不聯合劉備,江東也將不保。只有孫劉聯合,孫權在東,劉備在西(劉備後來取得了西川、漢中),共同對中原進行蠶食,才能既保全自己,又擴大勢力。如果孫劉火並,曹魏出手,吳、蜀都將不保,這一點和諸葛亮所見相同。

呂蒙,東吳第三任都督,魯肅臨死前推薦。其本人戰略思想不明。呂蒙的主要功績是趁關公進攻樊城的時候,火速出兵,白衣渡江,攻佔荊州。在關公敗走麥城的時候,設計活捉關公。關公死後不久,呂蒙就死了。呂蒙白衣渡江,直接破壞了孫劉聯盟。如果後來劉備伐吳的時候,曹丕聽從劉燁的建議,出兵江東,東吳將不保。其實,江東出兵荊州,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劉備擁有西川,佔據荊州,又奪得漢中的情況下,不但使曹操恐慌,也壓制了東吳(荊州是江東的門戶,西川又在長江的上游)。但據我分析,如果關公攻佔了樊城,劉備集團為了不破壞孫劉聯盟,很可能會讓出荊州或其中一部分(江南三郡已經讓給了東吳)。佔據荊州,主要是為了直攻皖、洛,而有了湘樊(可和上庸、漢中連成一線),東線進攻曹魏的發起點更加逼近其腹地。可以說,白衣渡江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對。

陸遜,東吳第四任都督,臨危受命。其本人戰略思想,先滅劉備,後伐中原。陸遜的主要功績是夷陵之戰(與關渡之戰、赤壁之戰、湘樊之戰並稱三國四大戰役)大勝劉備,保全了江東。夷陵之戰後,陸遜曾想進川,後聽到曹魏來襲的消息而未能得逞。陸遜還曾幫孫權討伐山越暴亂,立下大功。夷陵之戰後,鎮守荊州,治國安民,政績突出,後拜為丞相。後期,不被孫權信任,被逼死,很遺憾。陸遜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其子陸抗也是能力出眾,真是老子影響兒好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