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死後,蜀國的後主劉禪,並沒有將其父親打下的基業發揚光大,相反,還葬送了蜀國的領地,然而,後來的劉禪被抓後,可謂是「樂不思蜀」,在劉禪死後,開始有人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爛泥扶不上牆,難以獨挑大樑的人。
然而,後來又有人為他平反,認為他還是有才能的,就衝他當了41年的皇帝這點,「樂不思蜀」也體現了他的處世智慧。
然而,事實上,對於這位「阿斗」的評價,並不能太極端,事實上,他就是一個才能平平的普通人,急中生智時的言論,也僅僅能求得一個自保,再無大作為,試想,若是他裝模作樣,樂不思蜀的狀態保持了一段時間,暗中仍在試圖積攢力量,以求東山再起,那麼說明他還是有些抱負,但若是縱情聲色,絲毫不再向這方面的事兒了,那這就不能算是大智若愚,最多算個委全自保。
歷史上善於偽裝的君主絕非他一人,但從沒有說偽裝到底,例如李世民在九歲之時,就能不動聲色,瞞過他的父親李淵,讓李淵猜不透他的所思所想,20歲時,能瞞過他的哥哥李建成,讓其難以察覺其有統一天下之心,後來等時機成熟之後,一舉打下江山,登上帝位。
李世民的當時的資本還沒有劉禪那麼好,劉禪即位坐擁巴蜀荊州沃土,兵強馬壯,又有諸葛亮這樣的大臣輔佐,試想這套配置給李世民,估計就沒有後來三國的那麼多故事了,直接掃蕩各國,登基稱帝了。
所以說,人比人,氣死人,劉禪無論從任何方面都看不出其有一統天下的君主才能,所以,後世的洗白論據還是略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