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陸遜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曾經的三國局面到底是如何,只有史書裡邊給我們留下了隻言片語,不知道大家有感覺到嗎?時常會感覺到惋惜,有時候明明是君臣默契配合,卻偶爾會因為政見不和或者是代表的門派勢力,會產生意見相左,那到底是為何,出現這樣的事情呢,作為三國時期的東吳名臣,陸遜在開始就擔負著什麼,今天就跟隨小編來一起看吧。
咱們都清楚,江東地區的本土的貴族勢力很多,他的整個家族都在為朝廷做事情,奈何每個地方都勢如水火,少年喪父的他,祖父陸康在廬江做太守,在祖父的教養下讀書,學習處理繁瑣事物,大漢朝廷實在是太弱了,曹操還沒有分開時間對付袁術。
此時江東地區的孫策還依附在袁術的部下,受他指揮攻打廬江,陸康本就是一介能人,城內的人心都偏向他,孫策攻打的也異常艱辛,戰爭拖拉,戰士們早顯疲態,陸遜的祖父整整堅持了兩年,沒有內耗過對方,城池陷落。
沒有辦法,面臨這種情況,祖父堅持著自己病態的身體,把一家老少都送到了吳郡,時間不長,祖父病逝,十幾歲的陸遜扛起了支撐門戶的重任。不得不說,他自身的能量真的很大,從小在祖父的影響下,已經可以開示獨當一面。
看著隨時可能蔓延的戰火紛飛,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立足,青年時期等我陸遜只是一介書生,從遠處看去,覺得風骨瘦弱,當地區陸遜的名聲是以博覽群書傳出去的。
孫策意外被刺殺以後,朝堂上人心惶惶,江東大勢還沒有穩定,孫權接下了大哥和父親的志向,急需人才,開始招攬天下奇才,只要有能力,來者不拒。
陸遜在二十一歲那年進入了孫權的幕府,這時候他應該還不會想到,多年以後叱吒風雲,青史留名。他算是厚積薄發的那一類人,最開始並沒有展現的很厲害,一點點積攢起來的,開始做過大大小小的官職,管理的事情也很瑣碎,處理較多的應該是文秘的事情。
後來出任海昌縣令的時候,這個地方百姓的日子過得實在是淒苦,連年大旱,境內沒有糧食的情況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他到了以後,開倉放糧,最關鍵的是阻止百姓們自救,再有效的控制下情況終於得到改善,也因此,他在這裡深得民心,所以說啊,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尋的,最開始的民眾支持力量已經有了基礎。
山越地區,這個地方正好處在三個地方的交界點上,邊境人民就不說了,關鍵是隱匿在山林裡邊的人,看見官兵就跑,你追我趕,不服管束,當地易守難攻,再加上他們會自己製造兵器,給當地官府的管理上帶來了極大的阻力。
這時候當地有個山賊潘臨已經造反多年,雖說沒有成為大氣候,但也是一塊心病,陸遜發現有利可圖,給孫權上書了如果征伐能成功,好處多多,同意了之後陸遜就開始招兵準備去山越,憑借智慧和有效的指揮,在別人看似及其艱難的征戰中勝利了,這時候陸遜的手底下已經有兩千人了。
想要被器重,必須做出足夠顯眼的事情,讓別人相信你有能力,潘陽地區有個賊帥最亂,由於他手底下的勢力異常強大,影響極其惡劣,陸遜注定參戰,和將軍賀齊一起去平定叛亂,斬首對方上千人馬。因為表現出色,被升任為校尉,並且領駐紮在利普。
這時候的陸遜只是孫權幕府裡邊最普通平凡的謀士參謀,基本上不能參與到核心政治,但他一直在默默無聞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斷充實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但也需要主動爭取,聽過上邊那些大小的戰事,孫權開始注意到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把侄女嫁給了陸遜,並且開始參與商議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