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為什麼沒有除掉黃皓?是不敢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姜維為什麼沒有除掉黃皓?是不敢嗎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三國網小編帶來的姜維的文章。

一提起蜀國後主劉禪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這句話:扶不起的阿斗。的確,劉禪做為亡國君,一直為後人所垢病。後人認為劉禪一方面是智力低下,治國無方,導致最終亡國。另一方面是重用小人,腐敗朝納,導致最終亡國。

而關於小人,宦官黃皓是個繞不開的名字。

要知道劉備病逝白帝城時,年僅 17歲的劉禪繼位,諸葛亮承當了「內外政務」,而孤單的劉禪獨守皇宮,對從小跟隨他的黃皓非常信任。宦官出身的黃皓有三個特點,一是聰明,二是陰險,三是擅拍馬屁。他千方百計搏取劉禪的歡心,並對他百依百順,這使劉禪當皇帝的滿足感和快樂感。

諸葛亮「輔政」時,黃皓還是個無名之輩。諸葛亮晚年,為了實際夙願,六出祁山伐魏,於是長年在外征戰。諸葛亮北伐時,曾告誡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

其實,諸葛亮所說的「賢臣」 是指朝中處理內政好手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而他所指的「小人」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在他後面補充的一句話裡已可見端倪:「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東漢桓、靈兩朝亂政就是宦官。因此,諸葛亮所暗指的「小人」顯然就是宦官,而這個宦官顯然就是從小陪伴劉禪長大的黃皓。

雖然黃皓和劉禪有著特殊的關係,但這時的黃皓畢竟還沒有完全發跡,還是一個「小人物」,諸葛亮只是看到了黃皓這個潛在的危險的政治人物的存在,因此對劉禪進行了善意的提醒。當然,昏庸的劉禪自然把諸葛亮的告誡當成了耳邊風。

公元238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31歲的劉禪開始自攝朝政了,而黃皓也開始受寵了。他利用蔣琬和費禕主掌「內政」的空檔期和真空期,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

好在諸葛亮生前對劉禪還留了一手——留下正直的董允。董允不僅把黃皓管得很死,連劉禪的私生活都管得很死。劉禪想找幾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補充後宮,董允說:「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董允是道德楷模,動不動拿劉備、諸葛亮的語錄教育劉禪,劉禪毫無辦法。

因此,黃皓雖然得到了劉禪的寵愛,卻一直無法染指朝政。

公元246年,當蔣琬、董允都病死後,費禕和陳祗接任他們的職務,然而費禕是個「老好人」,他制不住魏延、楊儀,也制不住陳祗和黃皓。而陳祗卻是個「小人」,他很快就和黃皓狼狽為奸,蛇鼠一窩。

也正是因為這樣,黃皓從中常侍提升為奉車都尉,總攬朝政,開始胡作非為。

而費禕死後,姜維接管大將軍一職,姜維做為諸葛亮欽點的繼位人,也積極擔任挑大樑的角色。但劉禪的內政卻由陳祗和黃皓負責,根本沒姜維什麼事。

為了讓姜維遠離朝政,黃皓和陳祗還想出了一個「金點子」:全力支持姜維北伐。目的當然不是想「平天下」,而是想「平內政」——讓姜維無暇顧及內政。

姜維的使命是接過諸葛亮的衣缽——北伐。因此,當他前後九次北伐曹魏時,朝中內政被黃皓和陳祗了手把控。而當陳祗病死後,黃皓開始獨掌內政。

據《三國誌·後主傳》記載:「景耀元年,……宦人黃皓始專政。」景耀元年是公元258年。也就是說,黃皓能獨掌內政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了。

而當一直在外的姜維得知黃皓已權勢滔天時,他儘管想為國為民除掉黃皓,但黃皓這時候有劉禪的支持,又有自己的勢力集團,姜維不說除掉他,反而有被除掉的可能。後來,姜維為了「避禍」,乾脆都不回成都,躲到沓中駐軍去了。

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儘管也在朝中,但卻被架空了,毫無實權可言。諸葛瞻在殉國前,說的一句很經典的話,12個字: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這12個字一語道破了蜀國真正滅亡的原因。

首先,來看外不能制姜維這句話,這倒不是說諸葛瞻和姜維有仇,而是兩人的政治和軍事都存在嚴重分歧。特別是在北伐這件事上,大將軍姜維和有政治野心的黃皓都是堅決支持北伐的,而以諸葛瞻和董厥為首的朝臣支陽堅持反對北伐,原因是以現在蜀國的國力勉強北伐是勞民傷財,徒勞無功之舉。諸葛瞻並沒有能阻止姜維徒勞無功的北伐,因此,他才會說「外不能制姜維」。

而同樣,要想除掉黃皓,那不是一句能解決的事,因為這個要過劉禪這一關。這個無論是諸葛瞻,還是姜維,憑一已之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然而,因為北伐存在的分歧,諸葛瞻和姜維又不能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因此,除掉害群之馬黃皓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

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瞻才會在臨死時遺憾內不能除黃皓。

總之,蜀國後期,黃皓的專權,使得蜀國很快走向了滅亡之路,其罪魁禍首不在諸葛亮和姜維,真正的罪人正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昏庸無能造成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