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媲美諸葛亮的人是誰,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知道,三國是一個「夢裡依稀茲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但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所以,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不知多少風流人物在這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這裡叱吒風雲。
在三國裡,不僅有衝鋒陷陣、上陣殺敵的著名將領猛將,還有那些謀士參謀,當然,還有能文能武的。
比如下面這位,此人出將入相,但最後的知名度卻遠遠低於諸葛亮,可以說極其的不公平,他就是東吳著名將領、名臣陸遜。
事實上,論官位,陸遜一點兒都不比諸葛亮低;論軍事才能和所取得的戰績,他一點兒都不比諸葛亮、司馬懿差,甚至要比他們倆高很多。
所以,我們有必要看看這個人。
陸遜,出身官宦世家,江左士族門閥陸家。所以,但從出身上,陸遜絕對勝過諸葛亮,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實際上就是隱居的謀士參謀,出身並不高。
論才華,諸葛亮和陸遜其實都是伯仲之間,諸葛亮和陸遜都是以書生的面貌出現的。當然,諸葛亮要高一籌,畢竟有三顧茅廬嗎?
論軍事才華和戰績,絕對是陸遜更勝一籌了。陸遜有兩大最主要的戰績:一是荊州之戰。誅殺關羽的荊州之戰時 ,呂蒙因病回建業治療,於是推薦陸遜接替自己都督前線,陸遜很好地把握了機會,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他不但成功地麻痺了關羽,在呂蒙進攻江陵城時,還將通往蜀地的水路完全截斷,既使關羽沒有了任何可用援兵,又沒有了水上退路,導致兵敗被殺。
如果說陸遜在荊州之戰是展現,那麼,隨後的夷陵之戰,是他軍事才華發揮的高峰。
公元222年,劉備為了替自己的義弟關羽復仇,領兵順江而下,進攻吳國。夷陵之戰爆發。吳國的形勢十分危急,許多大將都感到害怕。為此,孫權就立即用陸遜為大都督,指揮朱然、潘璋、宋謙等五萬大軍抵抗劉備之大軍。
面對劉備大軍,陸遜沉著冷靜,指揮得當,真正使出了火攻,最終劉備被打的落花流水,只得焦頭爛額倉皇出逃,再也回不了益州。
夷陵之戰被稱之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這是繼官渡和赤壁之後第三次劃時代的戰爭。官渡之戰後,北部中國成了曹操的天下;赤壁之戰後,南部中國成了對抗的力量;夷陵之戰後,曹魏固然過不了長江,孫吳和蜀漢也吞併不了對方。 三國鼎立,已成定局。作為勝利一方的總指揮,陸遜居功至偉。
所以,孫權也是十分倚重,以至於給蜀國寫信,都會拿給他過目,讓他來潤色一番。到了後期,陸遜更是東吳無可替代的軍事統帥,先後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等職務,直到赤烏七年(公元238年)接替去世的顧雍任職丞相。
相反,諸葛亮有什麼軍事才華,當我們都知道什麼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方面的傳奇,但這些傳奇完全是虛構的,甚至是張冠李戴,將別人的事跡放在他的身上。
正史中的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才華,其實並不突出,在劉備死之前,基本就沒有參與過軍事行動,赤壁之戰諸葛亮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是孫權和周瑜。而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展現是在劉備死之後,率軍南征南夷和率軍北伐。征南夷還可以說一說,有點功績,但北伐幾乎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基本上以失敗而告終,而且諸葛亮本人還死在北伐的路上。所以說,論軍事陸遜絕對更勝一籌,那司馬懿就更不用談了,司馬懿打的都是小勝,連諸葛亮都比不上,更不用談陸遜了。
對比二人的官職和治理方面。這個諸葛亮要更勝一籌,陸遜雖然達到了作為臣子的最高職務——丞相,但他這個丞相和諸葛亮卻是不能相比。陸遜主要的工作和表現出來的功績都是在軍事領域,擔任丞相僅僅是一種象徵,並沒有丞相的職權。而諸葛則不同,完全有大權,大權在握,所以,在職權上,兩人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但為人上面,陸遜更勝一籌。
陸遜為人忠厚,智慧超人,能容忍他人,不計個人恩怨。會稽太守總是覺得陸遜年輕卻又地位很高,對陸遜有些不滿意,於是就暗地裡打小報告,寫告狀信,說陸遜在打仗時向百姓收取物資超過了規定的限額,使當地的百姓憂慮不安。
後來孫權文陸遜,陸遜不僅沒說什麼,反而讚揚對方,他說,對方雖然有些不符合事實,但講的還算合乎事實,而且動機是好的,並沒什麼大錯,而且如果別人說我壞話,我再將他的壞話,這樣勢必形成互相攻擊的局面,不僅不利於團結。
結果孫權聽了他的這番話,十分佩服,說:「你真是個忠厚善良的人,胸懷如此寬闊,一般人是很難做到啊!」
可見陸遜的為人。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陸遜都是可以跟諸葛亮相媲美的,甚至某些方面超越諸葛亮。
因此,陸遜是東吳唯一能跟諸葛亮相媲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