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孫權,字仲謀,江東猛虎孫堅次子,創建吳國,謚號大帝。
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孫氏一門,儘是英傑。儘管三國演義書中把斬華雄、退呂布這些故事都移植到了劉備那邊,但仍然難以掩蓋孫家的英雄之氣。而作為江東的第三代領袖,「活久見」的孫權身上有哪些璀璨耀眼之處呢?
招攬人才
孫權特別擅長招攬人才,當初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之初,便求取了三位大才:
二代大都督魯肅、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二代丞相顧雍。
這三位只是開始,後來,孫權在吳會開賓館,專門用來招賢納士,幾年的時光,互相推薦,文武人才如雨駢集:
會稽闞澤,字德潤;彭城嚴畯,字曼才;沛縣薛綜,字敬文;汝陽程秉,字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紀;吳人張溫,字惠恕;烏傷駱統,字公緒;烏程吾粲,字孔休。又得良將數人:乃汝南呂蒙,字子明;吳郡陸遜,宇伯言;琅琊徐盛,字文向;東郡潘璋,字文珪;廬江丁奉,字承淵。
成就大業,人才為先,即使是射殺掉自己大將凌操的甘寧,孫權也毫不猶豫收入麾下。後來,不管是諸葛亮舌戰群儒,還是周瑜舉辦群英會,都顯示了江東英才濟濟,比起曹孟德也毫不遜色。
能納良言
孫權的個人能力或許稍有遜色,但是他能明辨是非,能納良言。
孫權帳下人才很多,這群人常常意見不統一,但孫權總能做出最正確的抉擇,這點比優柔寡斷的袁紹強了太多。
比如,赤壁之戰前,以張昭為首的那麼多人都主張投降,但孫權最終採納了「少數派」周瑜和魯肅的意見,選擇迎戰。
特別是在面對諸葛亮時,諸葛亮作為使者,卻是話裡話外都在抬高劉備、貶低孫權,使得孫權勃然大怒,但隨後醒悟到這是諸葛亮的激將法,又向諸葛亮虛心請教破曹策略,可見其胸懷。
能屈能伸
這是孫權和父兄不同之處。
孫堅、孫策都是很剛猛的人物,干就對了,想要讓他們屈膝,根本不可能。
但過剛易折,孫堅、孫策都是短命。有了前車之鑒,孫權在這一點上十分注意。
除了赤壁之戰,曹操和孫權之間摩擦不斷。曹操最後一次下江南時,孫權作戰不利,為了避免無意義的爭鬥,打了幾仗後,主動請和,遣使納貢。
曹丕稱帝以後,孫權又主動稱藩,因為此時他剛襲取了荊州,劉備肯定要來報仇,如果曹丕再同時南下,那江東危矣。所以不如自降身段,換取曹丕的中立。這個行為在眾臣眼裡都是奇恥大辱,徐盛當場大哭,但是孫權身為君主竟然能坦然接受。
縱觀孫權的功績:殺黃祖,替父親報了仇;不光保住了江東,還襲取了荊州、交州,大幅度擴大疆域。儘管孫權年紀輕輕,但他和曹操、劉備這兩個前輩對抗毫不吃虧,特別是在處理外部關係方面,做得比父兄都要強,曹操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對孫權能耐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