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相比於劉關張的時代,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這也是後人認為蜀漢衰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其實在劉備入蜀後,一位來自曹軍的降將,此人不如五虎上將那麼耀眼,也不如馬謖那樣受器重,更不是吳懿那樣的皇親國戚,但他是當之無愧的職業軍人,他就是王平。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見解獨到
王平本來就是蜀人,張魯被曹操打敗後,王平來到洛陽,成為曹操手下將領。王平沒有強大的背景關係,在曹操手下也只能做個校尉,不過他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在曠日持久的漢中之戰中,王平展示出了自己優異的軍事才能。
漢中之戰,曹、劉互有勝負,在黃忠劫糧草、趙雲嚇退曹兵後,曹操很不甘心,派遣徐晃領軍至漢水與趙、黃決戰,王平作為徐晃副將隨軍出征。徐晃按照兵法所云「置之死地而後生」,學習韓信的背水一戰,準備渡過漢水,背水結陣,王平再三勸阻,認為這不是生地,而是「亡地」(徐晃既未遣偏師擊趙雲大營,又在漢水留下浮橋,給手下將士留下生還希望)。徐晃不聽,照搬兵法,結果不但沒有激發出將士士氣,反而導致軍心瓦解,曹軍大敗。此戰過後,王平投降劉備。
無獨有偶,在之後跟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王平擔任副將。馬謖不聽王平勸告,將大軍駐紮在遠離水道的山上,犯了兵家大忌,最終被張郃打得大敗。得虧王平率領千餘無當軍拚死力戰,同時擂鼓大噪,虛張聲勢,擋住張郃,救出馬謖,掩護魏延撤退。
徐晃、馬謖是主將,王平是副將,但是從這兩場戰役不難看出,王平的軍事才能十分出眾,講求穩紮穩打的實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馬謖失街亭後,王平被封為亭侯,同時成為無當軍統帥。無當軍是蜀漢一支精銳部隊,主要由南蠻各個部落的成員組成,建制只有數千人,但是驍勇善戰,在與曹軍作戰、鎮壓叛亂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王平正是這支無當軍的第一任主帥。
二、性情嚴謹
王平,史書記載「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是個名副其實的文盲,但他少說話、多辦事,為人十分嚴謹沉穩,很擅長打處於絕對劣勢的防守戰,讓他統領這支鐵血無當軍正合適。
公元231年,王平跟隨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鹵城的同時,派遣張郃率軍攻打駐紮在南圍的王平。王平率領三千無當軍拚死抵擋,對面張郃的兵力數十倍於己,雙方展開殊死爭鬥,王平抵擋住張郃的一波又一波進攻,直到諸葛亮那邊打敗司馬懿,張郃仍無計可施。這次北伐最後以蜀軍糧草不繼、諸葛亮退兵收場,但是王平展現出的堅韌和強硬讓人敬佩。
同樣的防守戰還發生在公元244年的興勢之戰。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漢中,第一個目標是陽平關,當時鎮守漢中的正是鎮北大將軍王平,手底下只有不到三萬人馬,將領們的意見是固守漢中、放棄陽平關。王平則力排眾議,分析利害:援軍在漢中的千里之外,一旦失去陽平關,曹軍就兵臨城下,那時候外無援兵,漢中就危險了。王平派遣護軍將軍劉敏據守興勢山,多豎旗幟,虛張聲勢;自己領兵為後援,一方面協助劉敏,另一方面防止曹爽攻打興勢山東面的黃金谷。只要能拖住曹爽,援軍來了就好辦。
後來的形勢與王平所料一樣,曹爽沒能攻破蜀漢任何一道防線,自己反而糧草不繼,不得不退兵,而此時的費禕剛好領兵來救,大敗曹爽。
在大軍壓境,自己完全處於劣勢的時候,王平能準確分析形勢,力求穩妥,為蜀漢帝國守住最危險的北大門。正是這種嚴謹作風讓他能夠獨當一面,也因此諸葛亮死後王平能認清局勢,在陣前厲聲斥責帶兵作亂的魏延,「(諸葛亮)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一身正氣,一聲大喝瞬間瓦解魏延部眾。魏延只能選擇逃亡,後被馬岱所殺。
王平「遵履法度,言不戲謔,從朝至夕,端坐徹日」,是一個可以托付大事的職業軍人,在艱險的戰場上他也證明了自己足以堪當大任。可惜將軍出身不好,既非劉備的荊州集團,也不是益州集團,一直沒有獲得足夠重視,連他自己也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