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更因為其對於劉備的忠誠,而被後世奉為神明,是忠誠和信義的歷史代表人物。但是,在關羽的一生中,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是:他曾經短暫投降劉備的敵人曹操,成為其忠誠的一個疑點。
關羽難道不能像陳宮、高順、沮授那樣寧死不屈,至死不投降嗎?關羽至少也可以像同時的張飛那樣,突圍到某個山區隱藏起來。可是他為什麼選擇投降曹操呢?
一、關羽投降曹操的三個借口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把關羽塑造成忠誠與信義的楷模,但是也無法迴避其在下邳投降曹操這一史實。《三國演義》於是虛構了三點,來為關羽的投降尋找借口。三個借口是:
1、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只能暫時投降;
2、關羽與曹操說好只投降漢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
3、關羽還與曹操約定: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就要離開曹操。
顯然,這三點都是不能成立的借口。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建安五年正月曹操親征劉備時,劉備的夫人是與劉備一起駐在豫州的小沛,而並不在徐州的下邳,並且在劉備兵敗小沛時就已經被曹操俘獲。因此,說關羽是為了保護駐在下邳城裡的劉備夫人而投降曹操,不成立。相關史料如下:
《三國誌武帝紀》記載: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三國誌關羽傳》記載: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其次,所謂降漢不降曹,也是錯誤的。當時曹操就是代表漢朝政府東征西討,平定四方的,投降漢朝,其實就等同於投降曹操,這一點前人早已認識到。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劉備自稱有漢天子密詔,其起兵反對曹操是代表漢朝,如果此時關羽表白是投降漢朝,則無疑是自己承認他們的起兵是反叛,是背叛漢朝的,所以此時才會被包圍後投降漢朝。大概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出了大錯。而實際上,所謂關羽降漢不降曹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借口,而且還是錯誤的借口。
第三,所謂一得到劉備的消息就要離開曹操,也是子虛烏有的借口。這個問題,將是我們下面重點談到的關羽投降曹操的核心問題。如果關羽說知道劉備消息後,就會離開曹操,則表明當時已經知道劉備沒有死亡,而只是不知道逃奔何處了。那麼,以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他在下邳完全可以選擇不投降曹操。以關羽的戰鬥力,他至少可以突圍而走。比如張飛,據說也是在小沛戰敗後突圍而走,跑到徐州西面的鄉下隱藏起來,打聽劉備下落,等待時機。因此,關羽如果知道劉備在世,應當不會投降劉備的死敵曹操,並在曹操陣營等待回歸劉備。至少有一點,關羽不能保證一旦知道劉備消息,曹操真的會放他回到劉備陣營繼續與自己為敵。
因此,關羽投降曹操的三個借口,或者說理由,其實都是不成立的。而問題在於忠心的關羽為何會選擇投降劉備的死敵曹操呢?這個問題大概還沒有人知道。
二、關羽投降曹操真正的原因分析
關羽對於劉備的忠心,歷史證明是天下無雙的。當關羽在曹操手下,參加當時最關鍵的官渡之戰時,得知了主公劉備就在對面的袁紹軍中。於是,關羽不顧生死,義無反顧地決定離開曹操陣營,回歸劉備。史書記載:
《三國誌關羽傳》說: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三國誌關羽傳》注引《傅子》曰: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歎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顯然,關羽的離開,先有「封其所賜,拜書告辭」之光明磊落,後有曹操下令:「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裴松之在這段史料之後不禁感歎道:「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
可證關羽這番對於故主的忠心,連死敵曹操都被感動了。曹操冒著巨大的風險,放走關羽,成全了這一留名千古的忠義之舉。要知道,關羽能在萬軍之中斬殺袁紹著名將領顏良,那麼放走關羽之後,曹操的部將們心裡能不擔心嗎?誰將成為下一個顏良呢?
因此,我們無需懷疑關羽對於劉備的忠誠,因為敢於冒死「拜書告辭」去投奔故主,又是現今曹操的敵人,不僅需要忠誠,還需要勇氣,是比一般的忠誠更高的忠心。
問題回到開始,如此忠心的關羽,為何在下邳會投降曹操?羅貫中以及眾多歷史學家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能解答這個疑問。
個人以為合理的答案是,關羽在下邳得到前線敗逃回來士兵報告:劉備在小沛戰敗已經全軍覆沒,光榮犧牲了。關羽考慮主公已經陣亡,自己已經成為無主之將,這才投降了曹操。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主要是依據以下幾點:
第一,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關羽對於劉備的忠誠是天下無雙的,因此,只要說劉備還活在世上,關羽就不會投降敵人,而會走遍世界去尋找。因為以關羽的戰鬥力,從下邳突圍而出應當不是很難的事情。而之所以關羽先選擇投降曹操,很快就又立功後冒死離開曹操,只能是關羽得到了錯誤報告:主公劉備已戰死沙場,他已經沒有了效忠的主公,才會選擇投降曹操。
第二,關羽當時負責鎮守徐州州治下邳,而劉備帶著夫人,可能還有張飛等人駐守豫州的小沛,兩地距離較遠。以當時的通信手段,關羽短時間內有可能得不到小沛交戰的準確情報(比如得到了錯誤的消息,但是沒有時間再派人去小沛核實),而曹操就已經殺到了城下。因此,由小沛部分敗兵帶回的劉備戰死消息,很可能讓關羽信以為真了。
這樣的事情,三國時期曾多次發生。比如曹丕禪代漢朝後,就曾經傳出漢獻帝劉協已死的消息,不僅此消息傳到了劉備的益州,也傳到了遙遠的魏國的涼州,當地的曹魏官吏還給漢獻帝劉協開起了追悼會。即使如皇帝是否死亡這樣重大的事項,都有可能傳出錯誤的消息,而關羽在距離遠而且時間緊的情況下,得到錯誤報告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劉備在小沛之戰中,敗得相當慘,傳出劉備戰死消息有可能。
《三國誌武帝紀》記載: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
《三國誌先主傳》記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三國誌先主傳》注引《魏書》曰: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
根據《魏書》的記載,當時由於官渡之戰即將開始,曹操面臨袁紹十餘萬大軍的進攻,劉備在小沛根本就沒有想到曹操會親自來進攻,因此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同時,曹操是對小沛發動了一次閃擊作戰,其速度相當快,在大敗劉備,收復徐州,返回官渡時,袁紹主力竟然還沒有開到黃河前線。
因此,劉備在小沛敗於自己準備不足而曹操攻擊神速。小沛之戰的結果,是劉備在混戰中倉皇逃走,妻子等被俘,還有大將夏侯博也被俘,大眾都被曹軍俘獲。確實屬於全軍覆沒。史書沒有記載當時張飛是否也在小沛,不過根據以往劉備的經歷,他一般是關張二人一人留守、一人跟隨自己在前線。由此,張飛當時也應當在小沛,而且在混戰中與劉備走失,自己突圍南下去了豫州鄉下隱藏。而劉備隻身突圍,方向與張飛卻相反,是向北奔了青州。
由此可見,小沛之戰對於劉備極凶險:不僅全軍覆沒,妻子、大將被俘,連最親信的大將萬人敵張飛都被衝散了不知去向。由此,劉備戰死小沛的消息,很可能被逃散的少數敗兵帶到了下邳關羽那裡,而關羽根據敗兵描述的戰場慘象,也暫時相信了這個後來證明錯誤的消息。
第四,是曹軍在小沛速戰速決,隨後立即殺到了下邳城下,讓關羽沒有時間派人再去小沛核實主公下落。
當時的局勢,很可能下邳城裡的守軍已經人心惶惶,關羽已經無法死守下邳了。我們知道,劉備手裡的軍隊主力,其一是曹操給的鎮守小沛的兵馬,其二是殺掉徐州刺史車胄後得到的徐州駐軍,再就是後來臨時招募的散兵游勇。但是這些軍隊的主力基本上還是曹操的士兵,一旦局勢危急,自然會反叛回歸曹操,這是可以理解的。加之小沛慘敗消息傳來,下邳城裡自然士氣低落。
於是關羽需要馬上決定是突圍,還是投降,因為守是守不住了。
以關羽的戰鬥力,加之曹軍剛到估計還沒有形成包圍,突圍是不會有太多困難的。但是如果敗兵帶來的消息確實,劉備已經戰死沙場,關羽突圍出去後,就沒有了效忠的目標。那麼他不如歸附於曹操。這樣的事例不少,比如張遼就在呂布死後歸附了曹操。
因此,本文觀點認為:關羽之所以在下邳選擇投降曹操,而不是突圍後去尋找劉備,並不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編造的三大借口,而是因為當時他得到的消息是劉備已經在小沛之戰中陣亡了。關羽失去了效忠的目標,從而選擇投降曹操。
而投降後不久,關羽就知道了劉備未死,因為曹軍在打掃小沛戰場時,應當沒有發現劉備屍體,但是暫時還不知道劉備的具體下落,這才有了關羽與張遼的一番對話。隨後,在白馬、延津之戰後,關羽確實得到了劉備在河北的消息,於是立即拜書辭行。
雖然沒有那一本史書明確記載關羽為何會投降曹操,但是綜合分析後可以得出結論:關羽的投降,應當是源自於一個錯誤的戰場消息:主公劉備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