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先找了司馬徽,司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訴劉備,以劉備的身份,很快就打聽明白了諸葛亮的背景。這提高了孔明在劉備眼中的身價,促成了劉備禮賢下士的決心。
《演義》中,接下來,劉豫州就要三顧茅廬了。
羅貫中怎麼表現劉備「猥自枉屈」,過三關去請孔明出山,打造出這一段千百年來讀書人津津樂道的佳話的呢?
先說「一顧茅廬」。
劉備為了表示誠意,帶關張二人以及數十個侍從、保鏢組成的大隊人馬,直奔隆中而去。結果,門童卻說主人早上外出了。
前面那麼多安排,到這時候卻不見面,劉備感覺很意外——他此前從沒與孔明打交道,不知道其非常難纏,是個專注摳細節的人。
張飛、關羽的表現頗不耐煩,覺得很沒面子。關羽比張飛細膩,看出孔明是有意不見。
回新野路上,卻突然殺出個道袍人物,劉備以為是諸葛亮,那人卻說:在下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在羅本《三國》中,劉備誠意邀談,二人席地而坐,崔州平有一番高談闊論。
崔州平談論的大意,是大道輪迴,漢朝氣數已盡,劉將軍想光復漢室,其實是逆天而行,就算拉上孔明,恐怕也難有作為。
劉備聽他高論,心下有氣,又不便發作,等小崔放完,也不反駁,直接告辭。
崔州平一番話被扔在空處,等於白說,也即離去。
其實,崔州平是有意來與劉備談話的,是要用自己的觀點來激劉備,看他亮出真正的主意。劉是老江湖,自然不上當。崔州平的話,未必不是其真意,後來,崔果然到曹魏做官——孔明與崔州平他們常在一起,後者「天道輪迴」的想法肯定對他也有沾染。
告別崔州平,關羽問劉備對崔州平言論的見解,劉備便說了自己的志向,是「安能不治亂扶危」,要知其不可而為之。關羽見劉備幹事業的決心沒有動搖,才放心了。
回新野數日後,常駐臥龍崗的下人來報:孔明露面了。
於是,劉、關、張「二顧茅廬」。
歷史上,諸葛亮是訪問過劉備的。《演義》中諸葛亮撞見劉備「編帽子」而加以質問的情節,正是歷史中現成記載的移用。後來,諸葛亮《出師表》中說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是感激」,並沒有說他不曾回訪劉備。劉備畢竟是大人物,而且是諸葛亮的長者,按照正常的禮節,即使確實不願出山,諸葛亮也必須回訪或回書劉備。書中為突出劉備的轉變與誠心,特地這樣寫,使諸葛亮顯得很小「器」,也沒有禮節概念。
二顧時,已經是隆冬雪下,劉備再來,只帶了「十數人」——上次大隊人馬去訪問,在排場上給足了面子,這次再帶那麼多人,已無必要。
這次,劉備在路上遇見了正在路邊酒店裡唱歌(歌詞中全是賣弄學識)的石廣元和孟公威,劉備邀二人去孔明莊上共敘。哪知二人很「轉」,根本請不動——石廣元名石韜,孟公威名孟建,「廣元」和「公威」是二人的字。在古代,稱字是表示尊重,很少有人自稱自字。《演義》中,石、孟作為劉備的晚輩,以字自稱,是非常無禮狂狷的做派。石、孟很不認同孔明向劉備靠攏的賭博式做法,而且明顯表達出來,這比崔州平的做法更加激進。
至此,孔明身邊的崔、石、孟、徐四大高人全部露面。羅貫中寫他們的意思,是要說明諸葛亮如果想出仕,可行的選擇很多,而劉備的市場面就不如孔明寬了。
所以,劉備再困難也要請孔明出山,實有他的無奈。
劉備這次到孔明莊上,不見孔明,卻見到孔明之弟諸葛均在唱歌,歌詞裡都是急於建功立業的意思(詞作者當然是孔明)。劉備問諸葛均:孔明在哪裡?小諸葛說,二哥孔明被崔州平勾走了。
小諸葛還說:我大哥諸葛瑾,如今是江東孫權的紅人。
劉備深恨崔州平,問他們行蹤何處。小諸葛說:他們去遊山玩水了,行蹤不定。
——亂世之中,又是大冬天,有什麼地方可遊玩呢?而且書中暗示,當時已經到年底了。諸葛亮幹嘛不在家裡籌備年關,反而到處亂竄?他又不是穆仁智。諸葛均到底是嫩,話裡儘是破綻:很明顯,孔明再次避而不見。
張飛惱火,口出怨言;劉備也有火,表面罵了張飛,其實也是當眾發發脾氣。
小諸葛受家兄之命周旋,見劉備發火,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只好說「改日定去回禮」。
劉備見他說得虛假,乾脆給諸葛亮留書一封,讓諸葛均轉致,便離開了。
諸葛均後來因為二哥的關係,在蜀漢做到長水校尉。
劉備回新野路上,又「碰見」一人:孔明的老丈人黃承彥,自稱是來看孔明和女兒的。
劉備恍然大悟:原來孔明離家,是為了躲老丈人的——不過安排黃承彥出場,正是為了讓劉備此行不至於太「走空」。
孔明莊上門庭若市,來來往往,這哪裡是「隱居」的氣氛?
劉備回新野過年,轉眼開春。劉備又來新野請孔明,這是「三顧」了。
注意,「三顧」與「二顧」之間,隔的時間遠遠比「二顧」與「一顧」的間隔長,劉備是給諸葛亮充分的時間考慮,也給他有可能的回訪留空。
諸葛亮果然沒有回訪。
這個舉動有什麼意味呢?如果孔明回訪,很可能是回絕劉備的邀請。不回訪,則說明孔明已決定輔佐劉備,他的舉動,仍是自抬身價而已。因為,劉備來訪兩次,又留了書信,孔明卻既不回訪,也不回信,這是非常反常的。如西晉時李密拒絕司馬炎的征辟,上《陳情表》,說明情況,予以拒絕。劉備不是大奸大惡、人神共憤之人,孔明沒有必要表現得避之不及。
惟一的答案就是:孔明已經下定決心出山了。
劉備這次「三顧」前,關、張勸他不要去,張飛說俺們兄弟三人,縱橫天下怕過誰?劉備知道,此前他不能縱橫天下,正是因為自己堅持玩小圈子,不能接納能人,才導致事業無法做大的,所以舉出姜子牙的故事,明確表示自己請諸葛亮出山,就是要讓他當軍師,日後當丞相的。
這次,諸葛亮終於沒有躲,卻又裝睡,讓劉備客串了兩小時的門童,才出來拜見。
諸葛亮為什麼要反覆考驗劉備的誠意?原來,此前他對劉備的背景也已經掌握,知道劉備是梟雄,是很反覆的一個人,而且有排斥陳登、激殺呂布、出賣袁紹的例子。所以,他要考驗一下劉備的決心。
劉備用常人所不能的隱忍,通過了考驗。
於是,相見之後,諸葛亮先不說同意出山與否,而是推出了他的《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