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蜀漢被滅後,鄧艾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司馬懿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出兵攻打蜀漢,雖然此番出戰,司馬昭派出了鍾會、鄧艾與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同時曹魏也在戰事初期取得了極佳的效果,當時魏軍已經佔據了漢中,那時蜀漢僅餘益州這一塊區域,不過在姜維退守劍閣,憑藉著天險與鍾會率領的大軍對峙時,即便是手握十八萬大軍的鍾會對姜維也無可奈何。由於伐蜀的時間太長,加上蜀道艱難,導致魏軍的補給線拉的太長,每天的糧食消耗非常大,而那時司馬昭已經擁有了佔據漢中的巨大戰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昭決定讓大軍返回。
然而就在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的時候,鄧艾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進。由於鄧艾身先士卒,曾率軍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由於那裡山高谷深,所以,鄧艾行軍途中極為艱險,在途中,因糧運不繼,曾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在多次陷入困境後依然不放棄,因此,鄧艾帶領的軍隊才能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隨後,鄧艾在綿竹之戰中戰勝了諸葛瞻父子,擊潰了蜀軍最後的有生力量,並直逼成都城下。姜維得知鄧艾偷渡陰平的消息後也迅速派兵回援,只可惜援軍還未趕到,劉禪就已經出城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不得不說,蜀漢之所以能一戰而亡,除了荊州本土士族徹底放棄了後主劉禪之外,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是壓倒蜀漢的最後一根稻草,若非鄧艾戰勝諸葛瞻,擊垮了蜀漢軍民的內心防線,只怕蜀漢絕不會這麼容易滅亡。因此,鄧艾絕對是滅蜀之戰中當之無愧的最大功臣。有人認為,鄧艾因伐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他那時在魏國有了極大的聲望,似乎與昔日平定遼東的司馬懿十分相似。既然如此,那鄧艾是否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司馬懿呢?
鄧艾和鍾會伐蜀,走的就是司馬懿帶兵征戰,建立軍功的路子,因此,當鄧艾滅蜀之後,他當時絕對有這樣的心思。在蜀漢滅亡後,司馬昭為了獎勵鄧艾的功勞,封鄧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而鄧艾也被司馬昭的肯定,和滅蜀之後的極大自信沖昏了頭,他開始有了擁兵自重的想法,認為用兵就得先有聲勢,然後再出兵征戰,如今魏軍可以趁著平定蜀漢的威勢去攻打東吳,吳人一定會感到驚恐,到那時魏國就可以一舉攻滅東吳,一統天下,只不過眼下剛剛大規模用兵,士兵們都十分疲憊,因此需要暫時緩和一陣子,鄧艾希望留下隴右的兩萬大軍,以及兩萬蜀軍在蜀地煮鹽煉鐵,製作舟船,以攻打東吳。可見鄧艾已經有了擁兵自重,擴大聲勢的想法了。
只可惜鄧艾即便有心為他自己造勢,希望他自己能成為下一個司馬懿,但他的先天條件太差,此生很難達到司馬懿的高度。畢竟司馬懿之所以能成為司馬懿,主要是因為他深得曹丕的信任,在曹丕繼位後晉陞極快,後來甚至被托孤,更何況司馬懿又出身門閥士族,其背景遠非鄧艾可以比擬。而鄧艾不像司馬懿一樣,剛剛出山就是曹操的下屬,不久後就成為了曹丕的嫡系,再加上鄧艾的情商不高,很容易得罪人,因此鄧艾即便要謀反,也很難得到其他士族的支持,自然他就沒辦法成功了。
筆者認為,鄧艾的軍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出身貧寒,只是一個屯田客的後代,因此即便是他含冤去世後,司馬昭也沒有為他平反,足見鄧艾並不受人待見,這樣的人,是沒辦法成為第二個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