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懿和曹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古以來政治權利的鬥爭都是十分殘酷的。而司馬懿奪取魏國權柄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說是神機妙算。那麼當司馬懿殺曹氏宗親奪權的時候,為什麼他們不選擇反抗?本文將依據相關資料,分析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瞭解一下司馬懿進入曹魏勢力政治中心的過程。
在魏文帝曹丕去世之後,魏國的第二位皇帝曹叡就位。曹叡為了平衡朝堂,一邊扶植宗親曹爽,一邊扶植來自世家大族的司馬懿。這兩個人也就成為了曹叡倚重的肱股之臣,在曹叡因病去世之前,把曹芳托孤給二人。在這時候,其實司馬懿的權利遠遠沒有身為宗親的曹芳強大,畢竟單看二人對於皇帝曹芳的聯繫就能看出來。
年輕的曹芳顯然更信任身為宗親的曹爽,故而對司馬懿多有疏遠之意。與此同時,掌握大權的曹芳對於司馬懿也是步步緊逼,把司馬懿從實權部門調離,可以說司馬懿當時的情況十分的危險。面對曹芳和曹爽,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毅然決然的發起了高平陵之變。據史書記載: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
可以說司馬懿這招,徹底和曹爽掀桌子了。畢竟曹芳曹爽步步緊逼,司馬懿不願意束手就擒那就只能放手一搏了。於是他就動用自己的關係,趁著曹芳曹爽出門掃墓,直接佔領了洛陽城,逼迫二者就範。
事實證明司馬懿果真料事如神,曹芳曹爽這兩個人可以說就是兩個草包。明明可以去許昌召集兵馬殺回洛陽,偏偏選擇進城投降。最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曹芳的皇位名存實亡。同時為司馬氏族取代曹魏,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其次再來說一說,那麼為什麼曹爽面對司馬懿的政變,居然就這樣失敗了呢。
要知道高平陵之變之前來說曹爽才是朝堂上最具有權柄的那個人,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世家大族跟隨司馬懿反對他呢?
曹氏宗親高平陵政變不反抗,其實這與曹爽這個人有很大的關係。按照史書當中記載,曹爽這個人可以說是個貪婪的人。在掌握權利之後,他不光侵佔世家大族的財產。還平日裡奢靡無比。可以說早就被人給記恨上了,而世家大族可以說是「苦曹爽久矣」。巴不得有人帶頭出面把曹爽給搞下台。
而在這個時候,司馬懿選擇挑頭幹這個事情,肯定是被世家大族給支持的。這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高平陵之變,最後是司馬懿取勝了。畢竟相對比於我們曹爽,司馬懿顯然更得人心。司馬懿身後,站著曹魏的世家大族。
最後再來說一說,司馬懿奪取權利之後,發生的三次叛亂,正是對司馬懿有力的聲討。
其實不然,要說起來這曹操舊部,為了奪回權利可是沒少給司馬懿添堵。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淮南三叛。
說起來這淮南三叛,其實就是三國後期曹魏勢力的三次叛亂。這三次叛亂分別為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及諸葛誕之叛。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據史書記載:
凌、愚密協計,謂齊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長而才,欲迎立彪都許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將張式至白馬,與彪相問往來。
不過顯然太尉王凌還是玩不過司馬懿,被人告密了,而他最後也被司馬懿擊敗,落得一個自殺的下場。
而第二次叛亂,發起者是文欽毌丘儉二人。這次是因為當時曹芳被廢立,因此十分不安,從而選擇直接起兵造反。倆人率領部隊打到項縣一帶,被司馬師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擊潰,毌丘儉被殺,而文欽逃亡東吳。可以說這次叛亂完全就是沒有謀劃的莽夫行為,當時駐守揚州的軍士家小大多在北方,也就導致了軍隊將領不齊心,最後失敗。
而第三次叛亂魏征東將軍諸葛誕反於壽春,這個人是諸葛亮的族弟,但是能力實在是一般般。他向東吳稱臣,隨後攻掠淮河南北郡縣。司馬昭督軍26萬征討,諸葛誕兵敗被殺。自此以後,支持曹魏的將領被殺得差不多了,也就沒人再敢於反對司馬氏族。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