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到底是什麼樣的 殺華雄的人真的是關羽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到底是什麼樣的 殺華雄的人真的是關羽嗎

對華雄和關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中文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首先申明,在漢末正史裡,根本不存在「溫酒斬華雄」這檔子事。既然是演義故事,我們分析的態度就沒必要太嚴謹,戲說亦無妨。

在關二爺的人生履歷裡,值得誇耀的戰績有不少。如果,當時有簡歷這種東西,估計關二爺「榮譽事跡」裡的第一條就是:在處女秀中幹掉了大將華雄(至於斬顏良則更像是偷襲,不足以稱之為榮譽)。那麼,究竟是誰締造了「溫酒斬華雄」的神話呢?

似乎這個問題沒啥意義,按照一般的思考邏輯,殺人者關羽,成就神話的自然是關二爺本人,靠著出色的武力值摘下了華雄首級,僅此而已。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件事是有幕後推手的。

我們且先來分析一下華雄的武力,這是重點。

筆者對三國武將的武力情況瞭解的比較淺顯,不喜歡咬文嚼字地研究一些細節。不過,既然「溫酒斬華雄」本來就是一次武力的碰撞,我也不得不略作分析,不精妙的地方還望指正。

首先便是:華雄的武力是遠遜於呂布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華雄在董卓麾下期盼著出人頭地的機會,所以,當十八路諸侯聯合來討時,華雄主動請命,希望自己能替代上將呂布。

董卓見有人主動站出來賣命,自然大喜過望,立馬任命華雄為驍騎校尉。從這裡可以確定,董卓對華雄的戰鬥力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不論是華雄口中的「殺雞焉用牛刀」還是他先前官職不高的信息,都說明了他的戰鬥力根本沒法與呂布比肩。倘若,他在當時真的是能與戰神相提並論的人物,估計早已成為大將,不會在戰前才被委任為校尉。

華雄的「處女秀」,是一場防禦戰。對手是濟北鮑信的弟弟鮑忠,當時面臨圍城的華雄,帶著五百精兵從城裡殺出,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在研究三國武將時,從沒見誰拿鮑忠說事,所以,拋開社會地位來講,在武將領域鮑忠就是個無名之輩。所以,兩人之間的戰鬥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小說裡強調了一個細節,就是「鮑忠急待退」。鮑忠看到敵軍張牙舞爪地從城裡殺出來,根本無心戀戰,所以,調轉馬頭準備跑路,誰知馬力不夠被華雄追上一刀結果了性命。追殺一個在逃跑中的武將,根本體現不出華雄的戰鬥力有多高明,充其量說明他胯下坐騎的腳力不錯。不過,殺敵即有功,甭管華雄是以什麼方式幹掉了鮑忠,他的功勞都能讓他陞遷為都督。

別看都督這個詞在三國時代很有份量,但實際上,卻只是個榮譽官職(當然周瑜的「大都督」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華雄的第二次出戰,敵方是孫堅。

當時的孫堅帶著手底下四名大將圍堵華雄,這幾人全都是江東名將:黃蓋、程普、韓當、祖茂。這場戰鬥裡有不少耐人尋味的地方,值得剖析。

首先,華雄的副將胡軫主動出擊,結果,被程普三下五除二解決了,「刺於馬下」。身為華雄身邊的二把手,胡軫的武力值肯定與華雄有些差距,但差距不會太明顯。畢竟,副將一般都兼任親衛隊長,如果,他戰死了主將的性命便會受到威脅,但凡能擔任副將的其戰鬥力都不會低過主將太多。

然而,胡軫在程普面前,還沒能走上十招。據此猜測,華雄的戰鬥力,充其量也就在與程普不相上下的程度。

為什麼會作此猜測呢?

我們且看胡軫被刺殺之後,華雄的反應。

在斬鮑忠時,華雄帶著幾百人就敢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可這次副將死了他連報仇的意思都沒有,而是聽從了李肅的建議,按兵不動並計劃夜晚偷襲。倘若華雄戰鬥力高,那他絕對會找程普單挑,而不會採取偷襲這種戰術。

從華雄不敢與孫堅及江東名將對壘的情況,我們就能看出他的戰鬥力遠沒有時人猜測的那麼高超。

其次,也就是對東吳名將祖茂的戰力判定。從表面上看,祖茂似乎是個弱將,在華雄手下走不過幾招。孫堅麾下最強的四大武將之一,被華雄一刀劈了,這豈不是再說華雄已躋身一流的行列嗎?非也,我們且重新梳理這段原文,便能發現祖茂的死也有華雄取巧的成分。

當天晚上,華雄的偷襲戰術大獲成功,兩支軍隊的人馬陷入到混戰當中。將領各自為戰,唯獨祖茂一人尾隨孫堅。華雄抓住了這一機會,帶著精銳追殺孫堅。看華雄來勢洶洶,祖茂提出一個妙計,就是把孫堅的標誌性裝飾——紅頭巾戴在頭上,讓主公借此脫身。成為孫堅替身的祖茂,將敵軍引到其他地方,為主力的撤退爭取時間。

這一行為可謂極其忠義,主動擔任替身的戰士往往十死無生。若非如此,在曹老闆被打得割須棄袍時,怎會沒人站出來當替身幫他解圍呢?

當然,即便十死無生,人的求生本能尚在。祖茂不會洗乾淨脖子乖乖等死,他鑽進了一片小樹林,將紅頭巾綁在樹上,自己則躲在某處準備偷襲華雄。華雄十分聰明,帶人追到這裡後,根本沒上當。他命令手下萬箭齊發,確認綁著紅頭巾的並不是人而是樹後,這才帶人進去搜索。本著「殺一個不虧」的想法,走投無路的祖茂跳出來和華雄拚命,沒想到被華雄一刀劈死。

由此看來,華雄斬祖茂算不上單挑,體現不出祖茂和華雄的戰鬥力。疲於奔命的祖茂早已心力交瘁,他滿心想著如何殺掉華雄換命,所以才不顧一切地跳出來殺向華雄。華雄看到綁在樹上的紅頭巾時,心裡早已明白這就是祖茂做的一個局,這種套路又怎會讓他上當呢?殺敵心切的祖茂對上了早有準備的華雄,自然難有勝算。

再來看看華雄的謝幕戰,也就是與十八路諸侯的決戰,總共分為三場。

在第一場之前,已經有不少「無名之輩」死在了華雄刀下,具體數字不詳。因為沒有人能打敗華雄,所以各路諸侯才會集思廣益,選出出戰對敵的猛將。第一個被挑出來的,是袁術帳下的驍將俞涉。能配得上「驍將」這一稱呼的,總是有點兒水平的。可誰都沒想到,俞涉在華雄手下連三回合都沒挺住。看來,這俞涉或許是個欺世盜名之徒,沒什麼真本事。

第二個出戰的人比較有意思,上將潘鳳。在出戰之前,各路諸侯都對此人十分有信心,潘鳳表現得十分威風,拎著大斧走出營帳。他與華雄之間的戰鬥,書中並未描寫,只是說「去不多時」,潘鳳的腦袋就被華雄割走了。相比於俞涉之死的「即時報來」,「去不多時」的時間顯然要更長。顯然,潘鳳的武藝比俞涉高了一截,能與華雄切磋幾十回合。

擊敗了潘鳳,華雄的聲威抵達巔峰。「眾皆失色」一詞可以看出,各諸侯要麼藏私不亮底牌,要麼是折服於華雄高超的戰鬥力。然而,華雄出道以來,所面對的對手都不是什麼名將,所以他的武藝究竟有多強,仍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一個武將之所以被評價為名將,是因為在他的交手記錄中勝多敗少。遺憾的是,與華雄交戰過的將軍,我們看不到他們的交戰記錄。

那麼,對於讀者而言,他們不就是「無名之輩」嗎?

第三戰,華雄面對的是一位紅臉大漢。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華雄老哥的好運走到頭了,他的人生只剩下一盞酒的時間。

很多人都覺得,關羽與華雄的一戰是在一瞬間結束的,算是「秒殺」,實則不然。

具體關羽殺華雄用了多久,還得看「溫酒」這一時間量詞究竟代表多久。曹操為不出名的關羽倒了杯熱酒,請他暖暖身子。關二爺推過酒杯:「不忙,殺了華雄再喝不遲。」

結果,等關羽凱旋歸來時,酒還在冒熱氣。

書裡面沒說兩人之間的這場惡戰發生在什麼季節,但在喝熱酒這一行為來看,多半是在秋冬兩季。一杯熱騰騰的酒,由熱轉涼,用不了幾分鐘。而且,書裡用到的形容詞是「尚溫」,只是說明酒在讓人能喝下的溫度罷了,略微冒點兒熱氣。

諸侯們的營帳,自然有保暖措施,至少溫度不會和室外一樣低。按照正常情況,一杯熱水起碼要二十分鐘才能變成溫水。而且,書裡還對這場激戰有側面描寫:「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兩人擊鼓交戰,一番纏鬥,士兵們搖旗助威,顯然「秒殺」的情況是不現實的。

所以,兩人之間的戰鬥應該在幾十回合左右。加上關羽出戰和回營的時間,大概在二十分鐘以內。能與關羽過上幾十招,這華雄雖無法躋身一流,但足可擔起名將的評價。

參考資料:

【《三國誌》、《三國演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