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 ,河南洛陽人。東漢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漢靈帝劉宏嫡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劉協在魏王曹丕逼迫下禪位於曹丕,降封山陽公,保留天子禮儀,將兩個女兒嫁於曹丕。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在大家印象之中,劉協似乎只是個懦弱無為的傀儡皇帝。實際上,作為一個在位達三十一年的皇帝,劉協的一生起起伏伏,經歷不可謂不精彩,或許正是由於經歷了太多,出身帝王之家的劉協,最終選擇了平凡渡過餘生。
01.皇位之爭:失之何進、得之董卓
漢靈帝時期,五官中郎將王苞有個孫女名曰王榮,身姿豐滿,容貌美麗,聰明機敏而有才智,便以良家子身份選入宮中,獲封美人。王榮入宮之後,深得漢靈帝劉宏寵愛,不久便懷上了龍種,然而當時皇后何氏善妒,後宮無人不怕,以致王美人一度想要打掉孩子,但墮胎藥竟未奏效。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劉協與何氏便已經結下了孽緣。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王美人生下一子,取名劉協,何皇后對此極度忌恨,竟然直接派人毒殺掉剛剛生子的王美人,漢靈帝得知之後,一怒之下想要廢後,在曹節等宦官的苦勸之下,這才作罷。劉協則就此交給了董太后親自撫養,也正因此,劉協與董家得以結緣。
隨著時間的流逝,漢靈帝晚年卻為立太子泛起了難,按理來說,劉辯作為嫡長子,乃當之無愧的太子人選,可從小寄養於民間的劉辯,但卻舉止輕浮,為靈帝所不喜;而由董太后撫養的劉辯,則舉止端莊,深得靈帝喜愛。然而,劉宏雖傾心於劉協,卻又無法躲過立嫡立長的束縛,使其始終難以抉擇。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重病之際,還是決定將劉協立為太子,並將其托付給了宦官上軍校尉。漢靈帝駕崩之後,蹇碩便開始著手除掉擁立劉協的最大威脅——大將軍何進,卻因司馬潘隱的示警而功虧一簣。不久,皇子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處理政務,劉協獲封渤海王,蹇碩則在不久後被殺。
此後,何進與宦官矛盾激化,何進欲誅除張讓等宦官,張讓等人則通過討好何太后保命。這時,袁紹獻策,可利用大臣與宦官的矛盾,召集四方猛將、大臣帶兵彙集京城,迫使何太后誅除宦官。張讓等人得知後,乾脆先下手為強殺掉何進,袁紹則隨後帶領何進部下反殺宦官兩千人,張讓、段珪等無力還擊,只得劫持皇帝劉辯和皇子劉協逃出宮外。
就在張讓、段珪挾持皇帝、皇子逃命之際,卻迎面碰到了董卓率領的隴西軍隊,張讓等人隨後被殺,皇帝、皇子被迎回京城,而董卓則著外戚和宦官損失慘重之機,迅速把持了朝政。後董卓以劉協比劉辯有才為由,廢除劉辯,改為擁立劉協,一場大亂之後,劉協最終還是坐上了皇位。
02.傀儡之始:也曾有希望,卻換來失望
劉協登基之後,董卓自立為丞相,後又自封太師,徹底掌控中央政權。隨著權力的增大,董卓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縱容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姦淫婦女,穢亂後宮、無惡不作,繁華的洛陽城損毀殆盡。
初平元年(190年)春,「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爆發,各地州郡牧守紛紛以討伐董卓的名義起兵,以袁紹為盟主,從北、東、西三面包圍洛陽。董卓難以抵擋,便又裹挾劉協遷都長安,而取得了初步勝利的「關東聯軍」,卻也就此陷入了爭權奪利之中。
劉協其實也不願意做傀儡,卻又無力對抗握有兵權的董卓,而當看到董卓被「關東聯軍」逼退後,這一度給劉協帶來了希望,他也曾想著依靠關東聯軍的力量返回洛陽,從而擺脫董卓的控制,為此劉協派宗室劉和潛出武關求援,然而正忙著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關東聯軍,哪裡有空搭理他這個名義上的皇帝。
就在劉協已經失望之際,司徒王允卻在初平三年(192年)用計除掉了董卓,之後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陞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對於漢獻帝來說,只有這段時期才算是做上了真正的皇帝,可惜這段難得的皇帝生涯實在太過短暫。
王允主持朝政後,因其驕傲自滿、氣量狹小,導致關中局勢迅速失控,呂布被擊敗、王允被殺,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得以控制長安,漢獻帝再一次淪為了傀儡。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等人又發生內訌,長安城裡亂成了一鍋粥,郭汜本想將劉協劫持到自己軍營,卻因消息走路反被李傕搶先。
李傕、郭汜相攻數月,長安城幾乎被禍害成了一片廢墟。不久後,劉協在李傕部將楊奉、牛輔部曲董承等人的護衛下,擺脫李傕、郭汜控制,一路經弘農、安邑向東逃去。
03.傀儡生涯:出狼窩入虎口,徹底淪為傀儡
不難想像,在東逃的路途上,漢獻帝內心想必是極為淒苦的,這既有對現實遭遇的無奈,同時亦有對未知前途的迷茫。此時的自己,雖然已經逃出了西涼兵的控制,可向東又能去哪裡呢?雖然東歸的同時,漢獻帝已經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但經歷了洛陽、長安兩次變故,劉協對於自己是否還能重振東漢朝廷,實在是心裡沒底。
建安元年(196年),東歸途中的漢獻帝,遇到了前來「迎接」自己的兗州刺史曹操。我們知道,曹操迎接漢獻帝劉協,不過是為了利用其皇帝的正統名分罷了,可漢獻帝卻並不知道曹操內心的想法,再加上曹操對其極為恭敬,想必劉協最初對於曹操還是極為感激的,這想必也是劉協同意遷都許昌,並接連加封曹操的一個主要原因。
起初,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義接連對外發動戰爭,劉協可能還認為這是曹操在維護中央朝廷的權威,可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擴大,隨著曹操態度的不斷變化,隨著自己權力的逐漸喪失,劉協對於曹操的目的開始產生了懷疑,劉協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才出狼窩,又如虎口。
建安五年(200年),對曹操已經極度不滿的劉協,為了擺脫曹操的控制,乃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 卻不想事情敗露,董承等人反被曹操所殺。「衣帶詔」事件的爆發,可謂徹底撕破了劉協與曹操之間的那層窗戶紙,此後曹操不再隱藏自己的野心,而劉協則徹底淪為了傀儡。
「赤壁之戰」後,眼看曹操也並非不可戰勝,朝廷中忠於漢室的大臣們再度萌生了希望,覺察到後方異動的曹操,一方面極力表明自己的「清白」,賭咒發誓自己絕不會篡漢自立;另一方面,曹操卻加快了攫取權力,提升自身地位的步伐。
從建安十三年(208年)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的身份幾乎每兩三年便會發生一次大的改變,最終除了沒有皇帝的名分之外,其身份地位已經與皇帝無異,而其實際權力,更是遠在傀儡皇帝劉協之上。
雖說期間也有荀彧、耿紀、魏諷、侯音等人意圖扭轉乾坤,但實力的巨大差距,卻導致他們無一成功,反而因為他們的接連失敗,使得忠於漢室的大臣越來越少,而曹操的權力地位則是越來越牢。而漢獻帝,對此早已無能為力,甚至在伏皇后被殺之時,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04.歸於平凡:一生歷盡坎坷,晚年歸於平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即位。曹操雖然掌權半生,但終其一生始終未篡漢稱帝,而曹丕即位之後,則開始大肆拉攏士族,不久便迫使先帝劉協禪位,篡漢建位,漢獻帝劉協被降封為山陽公。
曹丕稱帝之後,倒是給了劉協一些特權,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不過,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做了長達三十餘年的傀儡皇帝,我想失去帝位的劉協非但不會感到失落,反而更多的是輕鬆和解脫。
正因如此,在被降封山陽公後,劉協就此拋棄了帝王之尊,甘心與民同憂,躬耕菜圃,濟世懸壺,雖當過窩囊皇帝,卻變為稱職「郎中」,身融入田園山水,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曾經的漢獻帝劉協,此時的山陽公,劉協就此走完了自己漫長的一生,壽終正寢,終年53歲。得知劉協去世後,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劉協被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