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和鍾會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諸葛亮北伐都是繞遠道,鍾會進攻蜀漢的時候,鍾會為什麼走的是子午谷?兩人為什麼截然相反?
蜀建興六年,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亂,開始著力於北伐。在那篇千古傳誦的《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
既然諸葛亮明確提出了還於舊都的口號,但為何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有走更加靠近故都長安的子午谷路線,而是數次繞道北伐,與曹魏爭奪雍涼地區。
反觀鍾會滅蜀,由長安徑直南下,最終滅亡了西蜀。那為什麼鍾會的出兵路線會和諸葛亮大相逕庭?難道諸葛亮的用兵韜略不如鍾會嗎?
為什麼諸葛亮要繞遠道伐魏
圍繞著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還有著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子午谷之爭。
早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提出了這個直到如今也備受爭議的一個軍事計劃: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三國誌·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在魏延的構想中,諸葛亮統率主力部隊出褒斜道北上進攻隴西,而自己親率五千精兵沿子午谷北上進攻長安,夏侯楙膽小無謀,必定會棄城逃跑,攻下長安後,再與諸葛亮東西匯合,一舉平定關中。
而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中,有些很多的致命缺陷:
1.子午谷泥濘難行,很難在十日內到達長安,一旦陷在子午谷中,不但達不到奇襲的目的,還有可能被夏侯楙設伏,進退失據,導致覆滅。
2.即使魏延到達長安後,夏侯楙也沒有理由被五千兵力嚇破膽,長安是魏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雍涼地區的咽喉,一旦丟失,夏侯楙必定會被問責。
3.魏延攻下長安後也很難守住,諸葛亮的歷次北伐最多也不過十萬之眾,而魏國的機動兵力不下35萬。之前曹丕南征孫權就證明了這一點。整個關中平原加上橫亙千里的涼州,這是多大的體量,以西蜀的國力,一口根本就吃不下。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葬送蜀漢。
所以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提議。
長安並不是諸葛亮的首選目標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點:還於舊都是最終目的,而不是戰略目標。從諸葛亮數次北伐的出兵路線,不難看出,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關中平原,而是橫亙千里的雍涼地區。那諸葛亮為什麼要放棄故都長安,而去和曹魏爭奪雍涼地區呢?
隆中對的偉大在於為劉備奪取天下提出了一整套切實有效的執行方案: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在劉備去世的這五年間,諸葛亮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而後親征南中,剿撫並用,又派鄧芝出使東吳,重啟孫劉聯盟,完成了後四個條件,但「跨有荊益」卻始終無法實現。
現在荊州已經陷落,如果諸葛亮冒險東征,再發動一場夷陵之戰,不僅與東和孫權的理念想違背,而且還有可能與東吳玉石俱焚。但諸葛亮並沒有放棄隆中對中的設想,而是在心中默默地進行了調整,將跨有荊益改成了跨有涼益。
涼州地處西陲,自古以來民風剽悍,也是天下戰馬的主產區,魏國實力強大的隴西鐵騎就有賴於此。而漢中軍民自從被曹操強制內遷以後,已經不再符合作為蜀漢北伐的戰略物資儲備基地了。
因此,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的軍需物資都要從成都運至前線,茫茫數百里劍閣棧道,山路崎嶇難行,物資損耗巨大。而涼州沃野千里,尤其是天水郡一帶,是西北小麥的主產區。蜀軍若得隴右,便可就地屯田,一勞永逸地解決糧草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涼州地區是溝通西域各國的必經之路,控制涼州就是控制了絲綢之路。憑借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蜀國就可以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水平也會得到質的飛躍。
而雍涼地區數年前才剛被曹真等人收服,其中的羌胡族人並沒有完全歸附,而曹魏對遊牧民族的鎮壓,也使得他們對曹魏離心離德。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姜維北伐,總是可以得到羌胡族人幫助的原因。
所以諸葛亮與魏延的爭執並不是子午谷,而是戰略構想的不同。
鍾會贏得並不光彩
首先,鍾會軍隊並沒有途經子午谷,而是從斜谷道和儻駱道南下攻蜀:
鍾會統十餘萬軍隊,分從斜谷、駱谷入···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三國誌·鍾會傳》。
而其中劉欽所部是從魏興郡西渡沔水來到子午谷南口,並沒有經過子午谷。
而且當年曹真攻蜀時,就是走了子午谷這條道路,走了旬月有餘,不但沒有走出谷口,甚至連蜀軍的面也沒有見到。
有了曹真的前車之鑒,想必鍾會也不會選擇這一條道路了。
至於最後的戰爭結果,也顯得鍾會有點勝之不武了。
戰爭歸根結底就是比拚國力,而魏國這幾年雖然政局混亂,國內戰爭不斷,但是還遠沒有到動搖國本的程度。反觀蜀漢,在公元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後,姜維執掌了蜀漢軍權後,以傾國之兵北伐,窮兵黷武,最後也使得兵疲民怨
公元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結束,由於朝中黃皓專權,剛剛兵敗的姜維只好選擇在沓中屯田避禍。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司馬昭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滅蜀之戰。司馬昭認為蜀國傾國之兵也不過十萬,其中約有五萬部隊駐守在成都和各個州縣,可調用的機動兵力也不過四五萬。其中姜維督兩萬軍駐守沓中,漢中兵力不過三萬人。
而且,早在公元260年,姜維就將漢中措手諸圍,禦敵於外的戰略調整成斂兵聚谷:
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三國誌·姜維傳》
在姜維的構想中,將敵軍放進漢中盆地,堅壁清野固守漢、樂二城,堅守陽平關,等待敵軍後勤不足時,集中優勢兵力即可破敵。
但是這個計劃對於將領的軍事素養要求很高,對於人才凋零的蜀國來說,這個方案的容錯率太低。
所以,司馬昭只需要遣一支勁旅牽制姜維,南征軍隊就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漢中盆地,而之前姜維上疏建議加強陽安關和陰平橋頭的防備,卻沒有引起劉禪足夠的重視,事實也與姜維估計的絲毫不差。
鄧艾率軍包圍沓中,諸葛緒直插陰平橋頭,而鍾會則毫無妨礙地進入漢中腹地,直逼陽安關。
漢中只有區區三萬守軍,而鍾會手中有著12萬關中軍,即使分兵包圍漢、樂二城,也有著絕對的優勢兵力。而且鍾會能夠攻克漢中,主要也是因為陽安關副將蔣舒叛國投敵,使得陽安關失守,攻入陽安關後,漢、樂二城的守軍斷絕外援,也肯定不能久持,最後也只能失守了。
不以成敗論英雄
以上這些,並不是說明司馬昭和鍾會的計策有多麼高明,只是蜀漢廟堂之上,奸佞橫行,早就已經成了腐敗的空架子了,曹魏滅掉蜀漢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因此,不必因為鍾會的成功,而貶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管是鍾會,司馬昭,還是諸葛亮和魏延,他們都是當世英豪,我們只需要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