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是荊州?不大意會丟掉荊州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大意”是荊州?不大意會丟掉荊州嗎?

關羽「大意」是荊州?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被我熟知的典故是三國歷史的重大拐點。在此之前,劉備進居漢中直指長安,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諸葛亮在《隆中對》的謀劃似乎已經唾手可得。然而,似乎只是由於關羽的驕傲與自滿,導致劉玄德光復大漢的偉業功敗垂成。這個鍋關羽背的到底冤不冤?

01 天時合否?

北伐曹魏,興復漢室,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基本發展戰略。因此,北伐的對錯毋庸置疑,但是時機的選擇就是至關重要之事。隆中對裡,諸葛亮要求「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率益州之中出秦川」,兩路出擊共同克復中原。在實際的後續發展中,劉備與關羽的角色也與這一戰略設想基本一致。但是,劉備集團明顯在這個時候操之過急。

圖/戰前荊州歸屬

從公元211到公元219年的九年時間內,劉備軍團的主力在巴蜀與漢中連番征戰,先後與劉璋、張魯與曹操進行大規模的主力會戰,士卒疲憊,函需休整,因而無力策動對關中的大戰,也就無法與東方荊襄戰場進行呼應,從而導致關羽的荊州軍團陷入無法策應的被動局面。

圖/劉備的關中戰略

另外,早在關羽出兵之前的兩年,孫權就已經向曹操請降,操亦「報使修好」。可惜,雙方的舉動並沒有被劉備與關羽放在眼裡,還以為孫劉聯盟依舊完整。關羽發兵前一年,曹操的宛城守將侯音「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然而關羽卻並沒有及時趕到,曹仁帥諸軍提前平定了宛城的叛亂。可以說,關羽出兵之前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02 不可逆轉的兵力差異

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時呂蒙白衣渡江才讓關羽功虧一簣,但是從兵力對比上來看,關羽軍團想要北伐成功明顯是不現實的。關羽所部荊州軍當時僅有三萬人,還需要留下傅士仁、糜芳守備江陵,因此北上軍隊至多二萬餘人。

以這樣的軍事力量,即使關羽依靠自己的神性用「漢水秋潮」殲滅了於禁的軍隊,但面對堅固的樊城依舊難以攻破。當時的樊城守軍就與關羽軍隊數量相同,而後續曹操派遣的徐晃援軍更是關羽軍隊的兩倍有餘,關羽在樊城下面臨以一敵三的絕對劣勢。

圖/水淹七軍之戰

在東吳軍隊到達戰場之前,在樊城之下,徐晃就突破關羽營寨十重,直接威脅荊州軍團的中樞,從而逼迫關羽撤樊城之圍而南下。以此來看,曹操手中的實力依舊不是關羽靠個人威望與戰術可以輕易撼動的。

03 禍患已早

實際上,荊州軍的弱勢早已注定。早在劉備入蜀之時,荊州與益州兩個用兵方向就存在著均衡問題。劉備第一次入蜀之時,諸葛亮為了穩固荊州,留下了關張趙三位大將,自己留守荊州以待時變,而只讓劉備帶領魏延、黃忠等人進入蜀地。

然而,後期劉備在蜀中因為礙於劉璋的漢室宗親地位遲疑不定,致使喪失了重要的作戰機會,甚至龐統也死於落鳳坡,不得以才讓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從荊州調遣大軍前來。這一舉措最終導致了荊州不僅缺乏文臣大將,兵力也極度空虛。

更為尷尬的是,當劉備取漢中之後,不僅沒有馬上補充荊州兵力,反而又抽調了劉封、孟達等荊州將領率軍向西北收取上庸、房陵,更加分散了荊州軍團的兵力,最終導致了關羽兵力的不足。

圖/劉備二次入川

正如後來東吳荊州守將陸抗所言:「使臣所部滿八萬,信其賞罰,則韓、白復生,無所展巧」。孤軍北伐的關羽,不僅沒有獲得劉備益州軍隊的有效策應,更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出擊北伐,僅僅率領一支不到三萬的軍隊北上進攻數倍於己的曹魏大軍,不敗反是奇怪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