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刀劈死顏良 為什麼打徐晃卻那麼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一刀劈死顏良 為什麼打徐晃卻那麼累?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書二十五回

從片段中我們可以發現

(1)關羽的精神狀態:奮然,圓睜,直豎,直衝,逕奔。

關羽身長九尺,扮演關羽深入人心的陸樹銘先生身高1.86米,且髯長二尺,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從上文看,雲長公彼時是極為亢奮的一種戰鬥狀態,鬚髮皆張,加之關羽的不怒自威的氣場,相信這種衝擊力和震撼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為了實現戰術,關羽將自己調整到了一個非常亢奮的狀態。

(2)關羽的戰鬥過程:倒提,直衝,手起一刀,刺,飛身上馬。

如果說剛剛那種戰鬥狀態和氣場是一種天賦,那麼雲長公的戰鬥過程就不得不說是一場完美的刺殺,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古今無出其右。

(3)顏良的戰鬥:在麾蓋下,方欲問時,措手不及。

你看看,這三個詞概括了顏良同學悲劇的一生。

在這次可能都不能稱為單挑的單挑裡,顏良同學的素質表現是不好的,是要提出批評的....

在麾蓋下,說明了顏良到關羽的距離,兩陣之間距離記得有大神考據過,請大家指點。

而且仔細觀察前文可以看到,演義中提到: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在這句千古名言的背後,藏著一個「望」字,舉目望,更加說明了距離之遠。

方欲問時,成為了許多同學YY的原罪,省去各種爭論不計,這裡我們只把它和措手不及連起來看,可以得出顏良同學明顯是沒有反應過來的一個狀態。

總之我想說的是,顏良作為三軍主帥,成名戰將,在不應該反應不過來,不容許反應不過來的狀況下,犯了一個沒有反應過來的錯誤,而這個錯誤,是致命的。

顏良與徐晃的一戰,讓顏良在三國迷裡打出了名頭,從此千年穩壓徐晃數頭,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書上留給我們的細節不多,在顏徐戰中羅先森大量留白,這些空白仍然只能從書中來挖,我不喜歡過度解析,可有時發揮想像也是一種邏輯。

顏良十萬人浩蕩取白馬,有熱身戰,曹操五萬人應援而來,冷板凳,還趕著路,這麼遠來一百塊....顏良勝仗在先,白馬分秒陷落,甫一交鋒陣斬兩將,曹軍無人應戰,總裁臉上掛不住了,回頭望著大家:「你們誰敢上去給我擋一擋他,壓壓他的氣勢?」徐晃上了。

——人數上的差距,攻守形勢的差別,戰鬥準備的不同,造成了兩者發揮狀態不在同一水平。

顏良這邊本就氣勢如虹,加上不到四個回合殺掉倆,還都是有名頭的武將(呂布八健),不管是顏軍還是顏良本人,狀態都已到了極致,用一個成語來解釋最好不過,就是銳不可當!

狀態欠佳,判斷失誤,心高氣傲,年齡差距——是關羽未能拿下徐晃的主要原因。(此外,徐晃挾勝而來,連戰連捷,氣勢上、戰局上的優勢成為次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