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趙雲戰敗時,為什麼士兵的表現大不相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末年,王朝氣數將近,官員的腐敗最終激起了民怨,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便席捲了當時大部分的州郡,還好當時的皇甫嵩等將領的率領軍隊不到一年就擊殺掉為首張角等人,但是其餘黨依舊在各州肆掠,為此朝廷不得不放開對地方的軍事、財政管制,讓地方自行招募軍隊平叛,這就為不久之後的諸侯混戰埋下了禍根。
曹操、劉備之流在當時都是打著鎮壓黃巾的旗號招募了一支軍隊,像他們這樣的人,在地方上還有很多,這些人有了軍隊就逐漸成為了擁有地方大權的軍閥,開始不聽朝廷號令而互相攻伐。相較於曹操,劉備起家時的實力要弱得多,他的軍隊兵不過千員,將不過關、張,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而他最後卻能夠稱霸西南,主要還是因為他手下有一幫數量不多,卻個個忠心無比手下。
關羽身陷敵營,卻始終想著回歸劉備帳下,不惜千里尋兄,趙雲則是一生盡心盡責,當陽慘敗時不懼危險,衝入重圍中救回了主公的獨子,所以二人在後世都是忠勇的代表,但是他們兩個的個性卻是不同的。關羽是創業元老,和主公二人情如兄弟。因此平日裡,他為人十分傲慢,有點目空一切。趙雲則正好相反,他是半路加盟,雖然劉備待他不錯,但是地位總是次於關、張,難有表現機會,因此他也做事更為謹慎謙恭。這也是為何關羽戰敗時士兵都逃了,趙雲戰敗,士兵卻一個都沒逃的重要原因。
公元219年,關羽鎮守荊州,當年他領兵向北進攻魏軍,在漢水邊大敗於禁,同時將曹仁包圍,就要攻破樊城之時,後方卻傳來緊急軍情,孫權派人偷襲了荊州,他根本來不及挑戰部署,只能帶著軍隊回撤,可是他的士兵聽說老家被抄,走到半路便不斷的逃跑,根本制止不住,最後身邊只剩了幾百個親兵,敗局已定。
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他令趙雲率領了一支偏師,作為疑兵進入到了箕谷一帶,不料卻碰到了魏軍的主力,雙方接觸後蜀軍戰敗而逃,但是趙雲往回退了三十里穩住陣腳,依托地利阻擊魏軍,同時收攏逃散的士兵,最後退回國內時,士兵一個都沒有逃跑。由於撤退及時,同時魏軍也懼怕趙雲有後手,所以不敢追擊,最終蜀軍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結語:關羽、趙雲都是當世著名將領,可是戰敗之後一個士兵逃散兵敗身死,而另一個卻成功收攏敗軍退出了戰鬥,他們的表現如此不同主要是因為二人的治軍風格不同。關羽平時一向傲慢,對待部下更是如此,因此得勢時能夠憑借威望震懾手下,一旦失勢就無法約束手下了。而趙雲平日對待部下謙和有禮,遇到困難時他的手下自然拚死效力,保護主將安全,而不會潰退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