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之所以一步步毀掉孫吳是因為用力打壓士族過猛。最後養成了濫殺無辜,剛愎自用的性格。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代,曹魏崛起北伐;孫吳立足江左;蜀漢霸佔西蜀。形成了各自互不統屬的割據局面。他們立國時候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威脅:士族。這個脫胎於漢朝察舉制度的集團在三國時代都已經形成了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勢力。三方中尤以孫吳比較有趣。
為了和這個集團作鬥爭,曹魏先是提拔庶人,後來做了政治妥協,立法保證士族的優先權。蜀漢則是秉承一致原則能拉弄的拉弄,不能拉弄的打壓。孫吳時而打壓時而拉弄。
在孫策創業時期,對士族大多聯姻拉弄。孫權時代,前期拉弄,後期改為打壓。孫亮時期政變不斷。士族也隨波逐流。孫休時期為了緩和政局一度拉攏。等孫皓即位,前期拉弄,後期打壓。
雖然孫氏一直打壓不停,但是江東士族基本實力沒有受到損失。仍然佔據核心權力位置。等到孫皓即位,為了穩定大局,一開始時候恩威並用,迅速鞏固了局勢。然後果斷的除掉了擁立自己的大臣,完全掌握孫吳朝政。
與孫皓即位一個時間,司馬炎剛剛取得曹奐禪讓,立國未穩,無暇南顧。反而孫皓乘著晉國亂局多次北伐,雖然沒有取得什麼實質上的成績,依然導致晉國人心惶惶。
正是在吳人讚美、晉人恐慌的情況下,歪史認為初嘗大權的孫皓這個時候開始放飛自我,由於幼年時期的經歷,使得它生性多疑。於是對那些提出不同意見的人開始動輒處死,最後朝堂成了一言堂。當時的士族抱著本家利益大於天的初衷,一直對於孫吳皇權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如果皇帝足夠圓滑,那麼士族就能收斂,反之如果皇帝是孫皓這樣的,那麼最後就引來激烈對抗。這又引起孫皓的激烈打壓,於是形成惡性循環。正是這樣,孫吳上下一片怨氣。反過來,晉國逐步上下一心,開始籌劃滅吳。最後多路大軍一齊近攻,被孫皓折騰的吳國這個時候烏煙瘴氣,已經不堪一擊。最後孫皓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