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出眾的高順不被呂布、曹操重視的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能力出眾的高順不被呂布、曹操重視的原因是什麼?

還不知道能力出眾的高順不被呂布、曹操重視的原因是什麼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其中原因其實很簡單,咱們很多朋友平時應該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工作中,為什麼一些能力出眾、為人正派的同事很難得到提拔?相反那些能力平平、善於迎合領導的人卻總能飛黃騰達?

這反映出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個缺陷,用古語來說就是:諂諛易合,正直難親。如果用大白話來解釋,可以理解為:「高情商」的壞人容易受人歡迎,太正直的好人卻往往令人敬而遠之。

高順,就是一個正直的老實人。

翻看《三國誌》中有關高順的記載,我們很容易形成一個直觀的概念:在那個亂世,高順是個出淤泥而不染的模範軍人。

首先,能力出眾。

無論在正史或是演義中,高順的知名度都遠遠無法與關羽、張郃等各陣營的頂級大V相提並論,但從單位戰鬥力而言,高順與所有著名將領比都不落下風。

歷史不是小說,呂布勢力能夠以一支純武裝集團的身份橫行中原,呂佈個人的勇猛遠遠不夠,整個隊伍的強悍戰鬥力才是核心競爭力。其中,高順率領的陷陣營,被視為三國第一精銳部隊。

這個僅僅700人的隊伍,鎧甲鮮明、武器精良、號令嚴明 ,每逢惡戰、所向披靡。劉備被呂布搶走徐州後,曾在曹操「給其軍糧,益與兵」的大力贊助下,重整旗鼓殺向徐州,為了保險,曹操還加派夏侯惇相助。

呂布的應對很簡單粗暴「遣高順攻之」。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之,為順所敗」。也就是說,劉備、夏侯惇,這兩位久經沙場的老油條,都被高順打爆。

而高順雷厲風行擺平郝萌之亂的過程,更將他頭腦清晰、判斷精準、做事果決、統御力強等出色軍人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人品過硬。

真正的三國,並不是只有「英雄輩出、群星燦爛」的美好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這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那些「英雄」們選擇為誰服務,所謂的挽救蒼生、匡扶漢室只是幌子,良禽折木而棲、笑貧不笑娼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這種職場環境下,榮華富貴、被重用的機會、「主公」的尊重、女色誘惑,這些套路,都是各路諸侯用來挖人才、拉人心的絕技,很少有人才能抵抗住這幾板斧的打擊。

此外,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前,東漢末年純粹是個以武力、詐謀較高下的時代,仁義、規則、個人修養都被掃進了歷史的犄角旮旯,屠城、搶劫財物、強掠民女、挖掘墳墓,很多正規軍隊的將領沒少幹這種事。

但名不見經傳的高順卻是一股清流,他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人饋遺,更不拉幫結派,像個苦行僧一樣,踏踏實實做自己帶兵打仗的工作。

第三,任勞任怨。

三國時的人才都是很有脾氣、很有要求的,幾乎很少人受氣,形勢不對另投明主、一語不合翻臉走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都成了當時行業的風氣。

荀彧堅決不為袁紹服務、一心投靠曹操,許攸因為家人被問罪就臨陣拋棄袁紹,荊州劉表、東吳孫權一眾高官眼見曹操大軍壓境立即鼓動投降,益州眾人明知劉備是猛龍過江卻與之勾結......忠誠度,是那個時代的稀缺品質。

但高順又是個另類。他在戰場上為呂布屢破強敵,在內部替呂布鎮壓叛亂;曹操絕對優勢大軍碾壓般襲來時,侯成、宋憲、魏續紛紛反水,高順卻頑抗到底,他的能力與忠心不容置疑。

然而對這樣的可靠手下,卻一直未被呂布視為心腹。即使被高順帶出來的陷陣營,也被呂布剝奪,平日裡交給親信魏續帶領,臨陣打仗時才交還給高順指揮。這種搞笑、諷刺的人事安排,顯然只是把高順當成了苦力,換作一般人,也許早就臨陣倒戈了,但高順卻「終無恨意」。

但是,這種有能力、有人品、有態度的三好員工,卻不能受到每個領導者的青睞。

職場中的不少朋友,也許會發現這樣一個怪象:

被領導者視為親信、有好事首先被考慮的,往往是一些能力、人品並不頂尖的「小人」;他們往往有很多毛病,比如慣於欺下瞞上,善於投上級所好,精於見風使舵,也許還有可能有貪財、貪色的道德問題;

而那些一心撲在工作上,平日裡為人正派,不拉幫結派、溜鬚拍馬的同事,往往是業務上的骨幹,但卻很難步入領導者的核心圈子,即很少會被視為親信,而只是工作上的老黃牛而已:硬骨頭你啃,好事沒你份。

更有甚者,第二種人,往往還會成為第一類人排擠、孤立的對象。

而高順顯然就是第二種人。作為三好員工,他業務能力頂尖,善於打硬仗;為人正派,極度自律,沒有喝酒抽煙的不良嗜好;不嘻嘻哈哈跟人拉幫結派、混成一團,更不貪便宜、受賄賂......

同時,他還經常毫無保留的給呂布提建議,苦口婆心的勸阻呂布跳火坑,即使屢屢被拒絕,但仍舊毫無怨言,在工作上仍舊兢兢業業。

但即使這樣,呂布也從未將高順視為推心置腹的親信,有困難時首先想到這位部下,但論功行賞、遇到好事時卻另有想法。不僅如此,其他部將也刻意孤立高順,比如呂布妻子曾說:「宮、順素不和」;侯成等人,也與高順幾乎沒什麼交集。

對於這種情況,古人有個很貼切的解釋:諂諛易合、正直難親。巧言令色,即使被看出充滿虛偽,但少有人能抵抗這種糖衣炮彈的攻擊,在內心會情不自禁的享受這種追捧與肯定;而忠直之言,大多不怎麼好聽,很多領導者明知手下說的是實際情況,但在內心大多會發自本能的予以排斥、敬而遠之。

此外,古代統治者選用人員,除了辦事能力外,是否容易掌控也是個關鍵因素。那什麼樣的人容易拿捏?有毛病、有貪戀、有私心的人;反之,那些為人正派,做人處事自有一套道德規範的完人,則很難受人擺佈。

因此,呂布不喜歡高順這樣的手下;而曹操自問也無法收復這種難以用利益引誘的君子,但又不願意他流落到其他諸侯手中,那就只剩下一個解決辦法了:殺。

因此,解決問題時用能臣、忠臣,平日裡親近的是巧言令色、溜鬚拍馬之輩,這種局面從古到今,都屢見不鮮。即使以善於用人聞名的曹丞相都無法免俗。也許,這就是李世民評價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的原因之一。筆者略微篩選了下,古代帝王中,能夠用好高順這種部將的,也許只有秦始皇、漢高祖、李世民等寥寥幾位。

到了如今這個時代,但願高順這種「老實人」,能夠盡量得到社會的善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