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劉伯溫,一個在歷史上能夠與諸葛亮齊名的能力,文韜武略足智多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才,他為朱元璋能夠打下大明江山可是出了汗馬功勞,是明朝的開朝功臣,人們都說他神機妙算能通古今,是位能夠通曉天意的先知智者。因此也會有人發出疑問:你說他能夠通曉天意,為什麼沒給自己多算算呢,劉伯溫最後的下場可是挺淒慘的,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這得從劉伯溫自身的性格說起,劉伯溫一生秉承著正直的作風,這種剛正不阿的性格其實極其容易招來禍患,導致遍地樹敵,但是劉伯溫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依舊我行我素。
明朝剛開始建立的時候,朱元璋還是很器重這位大功臣的,再加上劉伯溫此人本就才智一絕,他的很多建議朱元璋都會予以採納,有一次劉伯溫提出要整風,嚴抓官場紀律,賞罰要分明,程序要公開,做到公正公平。
朱元璋覺得劉伯溫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便授予他制定法律的權利,方便他施展自己的能力。劉伯溫自然是秉公執法,任何旁門外道的途徑都在他這裡走不通,好多權貴犯了事親自登門苦求他賄賂他他一概置之不理,堅持「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嚴正刑法。
長此以往劉伯溫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劉伯溫就像個刺頭,軟硬不吃,只管依法而行,再加上他也不干拉幫結派的事情,因此百官處處彈劾他針對他,劉伯溫的日子稱得上舉步維艱。
其實像劉伯溫這麼聰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這樣子做對自己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給自己下絆子的壞差事他為什麼要上趕著去做呢?因為劉伯溫是一個心懷家國的無私的人。
經歷過元朝的貪污政局,他太清楚一個政治清明的官場和公正嚴明的律法有多重要了,於是他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做好這個把關人,用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建設一個清明的朝政,讓國家太平,讓百姓安居。
還有一點就是劉伯溫有自己的本心,並且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本心,他的本心就是剛正,唯有剛正,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民,才能夠讓自己的良心過得去,對得起自己。
但是不久後劉伯溫也發現了朱元璋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剛開始是因為丞相李善長,朱元璋心裡對李善長已經感到十分不滿意了,換丞相的念頭十分強烈並且明顯,於是朱元璋便叫來了劉伯溫詢問他的意見,劉伯溫知道這不是單純地問他對於李善長的看法,就是希望他支持朱元璋的想法。
朱元璋原本以為按照李善長和劉伯溫的不對付,劉伯溫肯定會支持他換丞相的想法,可是劉伯溫沒有,他為李善長求情,說李善長雖然有過錯但是不至於要被撤換,朱元璋聽了之後心裡十分不開心。
而過了不久之後李善長自己上書提出來乞骸骨的想法,朱元璋很是高興,有個正當的理由另找宰相了,於是他又叫來劉伯溫,這次朱元璋問了幾個與劉伯溫較好的官員,他們是否適合擔任宰相,但是沒想到的是劉伯溫依舊認為不適合,原本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是真的怒了,說「大家全都不行,看來這個宰相你最適合了」。
劉伯溫無法,只能夠處處小心,掩蓋自己的光芒,但是哪怕這樣也難逃他的命運。劉伯溫有一次病倒了,朱元璋派人去看他,並且賞賜了很多藥材,但是劉伯溫吃了藥之後覺得更不舒服了,於是便上書跟朱元璋說,朱元璋處處打馬虎眼只安慰他說好好修養。
結語:謀算了一輩子的劉伯溫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除了百官權貴,皇帝也容不得他啊,萬般無奈化作一聲歎息,說什麼都為時已晚了。只可惜劉伯溫兢兢業業了一輩子,為家國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一代為皇帝打下江山的功臣,卻在守江山時遭到了自己最信任最忠心的人的猜忌,實在是令人覺得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