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曹魏其實就是魏國,也被稱為「前魏」、「先魏」。它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之所以稱之為曹魏,是為了和北魏區分。
這裡要先說明一點,曹魏並不是曹操建立的,曹操只是奠基者,真正建立魏國的是他的兒子曹丕。
曹丕為什麼要用「魏」當國號呢?根本原因是因為當時曹操是魏王。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被封為了魏公,其治所處於魏郡所在的鄴城,公元216年,曹操又被冊封為魏王,位在諸王之上。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從鄴城前往洛陽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12月11日,曹丕登受禪台稱帝,以「魏」為國號,定都洛陽,結束了漢朝400多年的統治。
曹丕篡漢為帝,足以看出其野心。在其野心之下是曹操復興國力和實現統一的遺志。那曹丕為什麼不將國號改為「曹」呢?其實這和曹操的身世有關。
曹操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權臣三公之首曹嵩,而曹嵩的父親是東漢宦官曹騰,但曹嵩只是曹騰的養子,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曹操並不姓「曹」。
如今曹操的本姓已不可考,《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曾寫「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在當時也是沒有人知道曹操祖源是哪,甚至曹操自己以及其子孫都不清楚。
從曹操開始到曹睿五代之間出現了多個祖源,研究三國史的現代著名學者盧弼曾說曹氏「三易其祖」,所謂三易其祖指的是祖「漢相國曹參」、祖「曹叔振鐸」、祖「舜」。由此可見,曹氏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麼,否則也不會給別人留下那麼多的疑惑,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