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夷陵之戰和張飛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不存在張飛不死夷陵不敗這個說法,夷陵之敗並非軍力上的失敗而是戰略上的失敗。軍力上蜀漢勝過東吳夷陵之戰的起因是因為孫權背叛盟友,奪取劉備佔據的荊州而且殺死了劉備最親信的大將關羽。這件事無論是放在誰身上都不可原諒,更何況劉備是個重情義的的人。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三國誌.陸遜傳》夷陵之戰漢吳雙方兵力實際上差不多,蜀漢前期投入三萬多人,加上沙摩柯的蠻族一萬多人合計五萬多人。而東吳方面應該要比蜀漢多一些,除了荊州當地駐軍孫權派了五萬多人抵禦劉備大軍。
在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一方面陸遜以劉備大軍軍力旺盛應該避其鋒芒,另一方面劉備是水陸大軍兩路攻打東吳,所以前期基本上都是劉備方面向東吳推進最後到了夷陵,雙方處於僵持狀態。夷陵之戰之所以最後失敗一方面是劉備小瞧了陸遜,陸遜之前並沒有可說道的戰績屬於儒生一類。而劉備征戰多年自然輕敵,而且劉備的軍事能力也沒有那麼不堪不然不能有今天的地位。另一方面蜀漢一路到夷陵後勤補給線有兩三百公里,所以對劉備這邊來說不利。第三方面就是雙方對峙之時陸遜拒不出戰,劉備軍隊士氣逐漸低迷加上天氣原因,士兵精神不佳。而且劉備撤去了原有的水路並進的政策。
最後才讓陸遜贏了這場戰鬥,所以這是屬於戰略上的失誤,並不是軍力上。誰的生死能夠決定夷陵之戰反敗為勝?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歎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誌.法正傳》根據《三國誌》的記載能夠使夷陵之戰反敗為勝的是法正,法正是劉備身邊有名的謀士參謀,益州之戰的賓客謀士參謀,漢中之戰的決勝戰略者,劉備將他視為最喜愛和信任的謀臣。在計謀這件事上諸葛亮都比不了法正的重要性,而且根據諸葛亮的原話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心底裡佩服法正,所以在他看來法正不死夷陵不會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能損兵折將。
至於張飛確實劉備最親信的人,而且勇猛程度跟關羽一樣,都被視為萬人敵。但是要談謀略張飛卻比不上謀士參謀,跟關羽也要差點。但是張飛也不是有勇無謀,當年長阪坡以疑兵之計單人單騎立於當陽橋嚇退曹操追兵,後來取西川義釋嚴顏,可見張飛謀略還是有的但是不突出,跟陸遜比起來自然也比不過。如果張飛沒有被張達、范強殺死,那麼劉備的推進應該會更快,也許不會陷入夷陵不動。但是失敗應該避免不了,但是就算失敗劉備也不好敗得那麼慘。所以張飛左右不了夷陵失敗的戰局,但是可以將夷陵之戰帶向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