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把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了魏延,而把張飛安置在了閬中。劉備把一員猛將「閒置」在閬中,而張飛一去此地就是七年直到生命的結束,張飛在此又做了什麼事至今被當地人紀念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閒置」閬中
張飛既然被劉備安排在閬中,那麼閬中是否也有非常的重要性呢?閬中地處四川大盆地的邊緣地帶,位於嘉陵江中上游,在秦嶺的山腳之下,水繞三方、四面環山。東靠巴中市、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北接蒼溪,在歷代都是一個軍事重鎮。
那麼此地對於蜀漢的重要性在哪裡呢?從閬中順河道可以直達漢中,漢中之地對於蜀漢來說是非常重要,要不然劉備也不會與曹操開戰兩年多,還是一爭到底。若曹魏再次來襲漢中,那麼在閬中的張飛可以進行及時有效的支援。如果漢中失守,那麼閬中可以作為蜀漢的第二道防禦線。其次就是劍閣,若干年後姜維依靠劍閣的天險,把鍾會大軍抵擋在外,而閬中和劍閣可以構成一道有效的防禦線。最後,無論是漢中、劍閣其本質就是防止敵軍長驅直入成都,張飛駐守閬中可以和漢中、成都成為組成一個犄角之勢,有效的保證蜀漢政權。從這裡來看,劉備把張飛「閒置」在閬中,不是不重用張飛,而是把最為重要的地方留給了自己的兄弟去把守。
千秋功業,永世流傳
張飛被劉備派往閬中,一去就是七載。直到關羽被殺,張飛才開始準備離開閬中,準備和劉備一起討伐東吳,為關羽復仇。結果大家都知道,張飛因為關羽死後,經常酗酒對手下范疆、張達,提出了不合常理的要求,兩人不能按時完成,被張飛鞭打了一段,並要求兩人按時完成,不按時完成就軍法處置。兩人商量一番反正橫豎都是一死,不如博得一博。趁著夜色,兩人又來到了張飛的營帳,割下了正在熟睡張飛的頭顱,逃奔東吳而去。可以說張飛從踏入閬中就再也沒有離開,那麼張飛在閬中七載都做了什麼呢?
《保寧府志》記載:
禮遇巴人,還耕於民,墾田植樹,興修水利,發展農桑,獎勵耕織。
從這句記載我們可以看出來,張飛奉命駐守此地之後,是大興水利、發展農業、桑業,鼓勵當地人民積極勞動。因為閬中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沒有大面積的種植地,但糧食就是百姓的生命,若無大面積的種植地許多的百姓會飢餓而死,既然百姓不能流失,又不能讓百姓受到饑寒。張飛根據此地情況,就大力推廣種植桑樹,因為桑蠶是重要的紡織原料,在古代的售價也是相當高的,以此來留住百姓,也發展了蜀漢的力量,張飛的此舉受到了後世的傳頌。
曾鞏曾在《桓侯廟記》中寫道 :
張侯之塚 ,至今千有餘年 ,而廟祀不廢 ,嘉佑中,比數歲連熟 ,閬人以為張侯之賜也 ,乃相率治其廟 ,大而新之。
桓侯就是張飛的謚號,張飛的廟祀至今已千年,但還依舊香火鼎盛,可見張飛對閬中之地的影響之深。後世為了紀念張飛在現今閬中雙柵子街以西與筆向街相連的東西向街道,稱為「良牧街」。良牧的意思是:指賢良的州郡長官。當地的人尊稱張飛「虎臣良牧」。其次,在現今的四川古蜀道上有許多的古柏,當地人稱為「張飛柏」,據這些柏樹就是當時張飛治理閬中號召當地人民所植,為了方便書信傳播。因為蜀道艱難曲折容易迷路,而這些柏樹就成了送信人的路標。現今保存保持最好的一段的在翠雲廊,如今成了一個遊覽公園。
綜上所述,劉備把張飛派駐閬中主要為了軍事方面的考慮,而張飛也沒有負劉備所托,把閬中之地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從而流芳百世。這與我們認知的張飛是大大的相反,不再是暴躁、易怒的張飛,而是一個為民實實在在考慮的地方官。現今在閬中還一直存在著「張飛巡城」這個習俗,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閬中感受一下當地特殊的習俗,感受一下那片不一樣的三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