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是公元219年5月以曹操退出漢中郡結束的,之後,劉備就派出孟達從秭歸向北,攻打房陵郡,孟達成功攻下房陵,並殺了房陵太守蒯褀,也就是諸葛亮的妹夫,孟達繼續攻打上庸,然後劉備派出劉封從漢中坐船,沿著漢水(當時叫沔水)順流而下到達上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中文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劉封與孟達合軍,逼降了上庸三郡,上庸本土豪強申耽、申儀兄弟向劉備投降,劉備為其加官晉爵,至此,劉封與孟達控制了上庸三郡,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為什麼要攻打上庸?
劉封與孟達
看地圖就知道了,劉備從曹軍手中奪走了漢中郡之後,就開始為下一步的大戰略做準備,接著劉備就派出劉封、孟達攻下了上庸三郡,漢水上游就是漢中郡,已經被劉備控制,漢水中游就是上庸三郡,也被劉備控制,接下來關羽開始北伐,攻打襄陽與樊城,襄陽與樊城的位置非常巧,正好在漢水的中下游。
如果關羽拿下襄陽與樊城,則劉備就能控制整個漢水,這是一條戰略大通道,古代以水路運輸最為便捷、便宜,漢水靠近中原地區,也是北伐最好的運輸線,一旦劉備控制了漢水流域,接下來的舉動就是利用漢水運輸兵員與物資,大舉北伐,這是劉備在拿下漢中郡後的最高戰略安排。
所以,劉封與孟達攻打上庸三郡是劉備政權為了控制漢水這個戰略通道中的一環,而關羽北伐襄樊就是另一環。
二是關羽北伐是誰的命令?
北伐襄樊當然是劉備的命令,關羽雖然有假節鉞的權力,就算關羽能不經通報斬殺節將,就算他能代替劉備出征,但絕對不可能代替劉備做決策,出征與決策是兩碼事,北伐襄樊這麼重大的戰爭決策,絕對不是關羽可以做的,這是政治紅線,關羽絕對不可能觸碰,關羽雖然有些驕傲,但對於大事絕對不會糊塗。
不通報主公(皇帝)私自率軍作戰,在古代等同於謀反,關羽可以看不起任何人,但絕對不會看不起劉備,所以北伐襄樊不是關羽擅自行動,而是劉備的命令,所以才會有後來劉備責備劉封不救關羽,如果是關羽擅自行動,劉備也沒必要責備劉封。
漢水經漢中、上庸、襄樊流入長江
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再來看劉封與孟達為什麼不救關羽?
《三國誌 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三國誌》記載了這事,關羽在圍攻樊城與襄陽時,連續詔命劉封與孟達,命令他們發兵相助,但是劉封、孟達以上庸各地剛剛平定不能動搖為由拒絕了,沒有接受關羽的命令。
有人說關羽沒有資格命令劉封與孟達,這是不對的,這段話至少可以證明關羽是能命令劉封與孟達的,關羽是「令發兵自助」,而劉封與孟達是「不承羽命」,關羽能命令他們,就表示關羽是上級,是可以徵調劉封、孟達的,但被劉封與孟達以上庸剛平定不能離開為由拒絕了,這明顯就是違抗命令,抗命可是殺死的死罪,所以孟達才逃走了。
如果僅僅是劉封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還不至於讓孟達叛逃吧,而劉封之所以沒逃,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劉備的養子,身份特殊,劉備總不至於這事殺了他吧,所以劉封沒逃。
一定要注意關羽要求劉封、孟達支援的時間點,這裡說的是關羽圍攻襄陽與樊城的時候,要求劉封與孟達出兵,這個時間點一定是關羽兵力感到緊張的時候,推測是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之後。
關羽把於禁的三萬士兵關押在江陵城,同時曹操又派來了徐晃的援軍,此外還有殷署、朱蓋率領十二營的士兵援助襄陽與樊城,這個時候關羽已經發動戰爭二三個月了,已經師老兵疲了,才會要求劉封與孟達支持,如果在水淹七軍前,那個時候是關羽兵鋒正盛、士氣正旺的時候,是不需要支援的。
所以可以推測出關羽要求劉封、孟達支援的時間點是在水淹七軍之後,徐晃擊敗關羽之前的這一段時間,曹魏不斷有援軍加入,而關羽則把全部的兵力都送上了戰場,關羽的兵力不僅感到緊張,而且疲勞,沒有後備隊,急需支援。
但是劉封和孟達沒有支援,而關羽一直沒有攻下襄陽與樊城,盡量他還包圍著這兩座城池,但是不能攻下,時間一長,會引發嚴重後果的,如果不能攻下襄陽與樊城,整個襄樊之戰,關羽都不能達到戰略目標,會導致劉備的漢水大戰略前功盡棄。
劉封和孟達不能支援關羽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1、上庸三郡並不太平。
這是劉封與孟達不救關羽的主要原因,劉封、孟達不熟悉襄樊戰場的情況,還說得過去,但他們一定熟悉上庸三郡的情況,申耽與申儀兄弟是本土豪強,在上庸當地有人脈和資源,又是牆頭草,只是暫時投靠了劉備,一旦劉封與孟達發兵救援關羽,上庸三郡一定保不住,如果上庸丟了,那劉備的漢水大戰略還是失敗了。
所以劉封與孟達救不救關羽是選擇一個、同時放棄一個的選擇題,劉封與孟達的使命是守住上庸三郡,讓他們放棄自己的使命,去幫助關羽完成任命,恐怕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劉封和孟達敢抗命的原因之一。
2、關羽一直在打勝仗,給人一種錯覺。
從襄樊之戰剛開始發生,到關羽要求劉封、孟達支援兵力的這一段時間,關羽一直在打勝仗,還沒有敗過,因為關羽的兵力緊張,但被徐晃打敗之前,關羽一直在佔據上佔據了優勢,襄陽太守呂常、征南將軍曹仁、汝南太守滿寵都被關羽打得龜縮城內防守,不敢迎戰。
好了,這頭關羽一直在打勝仗,另一邊又向劉封和孟達要援兵,如果你是劉封和孟達,你發不發兵?一直打勝仗還要發兵?恐怕劉封與孟達心中有很多疑問,這給了他倆一種錯覺,覺得關羽佔盡了優勢怎麼還要援兵,如果敗了要援兵還有些合理,打勝了你也要援兵,所以劉封和孟達不願意支援。
3、劉封這個人性格張揚剛猛。
《三國誌 劉封傳》: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劉封最後不僅沒有救關羽,而且被曹軍打敗,失了上庸三郡,劉封是既沒有救關羽,也沒有守住上庸三郡,而且還把孟達給逼反了,這是數罪並罰,然則這也不是諸葛亮勸劉備賜死劉封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劉封性格張揚剛猛,劉備去世後,恐怕不好制衡他,因此勸劉備賜死劉封,劉備同意了,說明劉備認可了諸葛亮的建議。
劉封性格張揚剛猛,他在上庸期間,搶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鼓吹,包括劉封不救關羽,也有不把關羽放在眼中的原因,劉封憑什麼這麼囂張?就因為他是劉備的養子,身份特殊,如果沒有這層關係,劉封就是普通的將領,他哪有膽子搶孟達的儀仗隊,哪有膽子不救關羽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劉封和孟達真的發兵去支援關羽,結果會如何?關羽會不會死?荊州會不會丟?
首先得說一句,救不救是態度問題,能不能救是能力問題,即使劉封與孟達願意支援關羽,也要看他們切入的時間點,時間點不同,結局就不同。另外從上庸發兵救援關羽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走漢水最快也幾天時間,如果走陸路,都是山路,那需要時間就更長。
1、在水淹七軍之後,徐晃擊敗關羽之前支援關羽。
如果是這個時間點支援關羽,那最終的結局與歷史沒有區別。劉封和孟達發兵協助關羽攻打襄陽與樊城,也無法改變孫權會偷襲荊州的結果,因為這才是關羽敗亡的真正原因,就算因為劉封與孟達支援關羽,阻止了徐晃打敗關羽,雙方形成了對峙,那孫權在後方偷襲荊州怎麼辦?
消息一傳到前線,關羽照樣會崩潰,劉封和孟達即使親自前來也一樣改變不了歷史,會造成跟關羽同樣的結果,身死城破,而且上庸三郡也保不住,荊州一失,上庸就失去了支撐點,前後左右都是敵人,如何守得住,所以這個時候支援關羽,沒有任何用途。
除非援軍到了,能在徐晃的眼皮底下攻破襄陽與樊城,這個也不太現實,這兩座城池都是堅城,不容易攻破,一千多年後的蒙古人攻襄樊六年多了,才攻破,可見攻城有多難。
2、在關羽被徐晃擊敗南逃的過程中支援關羽。
這個過程是關羽從襄樊逃往麥城的過程,一路上士兵不斷減少,如果有劉封和孟達的援軍出現,最多也就是給關羽打打氣,解決不了任何實際的問題,如果關羽帶著手下士兵直接逃往上庸,還有可能活命,但荊州是救不回來了,因為東吳軍隊已經做好埋伏了,就等著關羽上門,但以關羽的性格,絕對沒有放棄荊州逃走的可能。
關羽敗走麥城
這樣一來,劉封和孟達的援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他倆的軍隊最多也就是一萬人,就算分一半給關羽,五千人,也根本不可能把荊州奪回來了,況且關羽手下的士兵家屬全部被呂蒙控制,毫無鬥志,是沒有戰鬥力,到頭來還是要敗走麥城,只不過多了一些人而已,同樣改變不了結局。
3、關羽敗走麥城後支援關羽。
關羽敗走麥城後,從他的逃亡路線來看,是往上庸方向逃走的,因為臨沮就在麥城的西北方,而上庸又在臨沮的西北方,關羽就是奔上庸去的,因為關羽顯然發現了從荊州退往益州的路,全部被東吳軍隊封死,而且東吳軍隊已經算好了關羽的逃跑路線,在臨沮設下了埋伏。
東吳用來佔領荊州的軍隊人數是非常多的,就算劉封與孟達分了五千兵來救關羽,很可能也是救不回去的,因為東吳已經做好埋伏了,就算能救關羽,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援兵如何能聯絡上關羽呢?當時又沒有手機,又沒有GPS,援軍根本不知道關羽在哪裡,所以還是救不了關羽和荊州。
最終,你會發現,劉封與孟達救不救關羽,都不能改變歷史,能改變歷史的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防備孫權偷襲荊州,派人支援荊州守軍,才有可能救下關羽和荊州,除此之外,都不可能救關羽和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