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劉封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220年7月,蜀漢叛將孟達「率所部降魏」後,調轉槍口隨魏軍攻打由劉備義子劉封佔據的上庸(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劉封拒絕孟達勸降後,西城太守與上庸太守申氏兄弟先後叛蜀歸魏。劉封孤掌難鳴,拼著性命殺出重圍,「走還成都。」
劉備因上庸失守而惱羞成怒,擺出大義滅親架勢,給劉封扣上「欺凌孟達致使其背漢降魏、又袖手旁觀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兩條罪狀,在諸葛亮慫恿下,「賜封死,使自裁。」
引頸受戮的劉封,是罪有應得還是死不瞑目?
(一)入川助戰
劉封本姓寇名封,是樊城劉縣令的外甥,「有武藝,氣力過人。」他被劉備收為義子的過程,還在民間留下一段佳話:
劉備從遠道投奔荊州劉表時,年齡四十有餘,事業一事無成,膝下尚無子嗣,混得很是落寞。一天,他在與劉縣令暢飲時,忽然看見劉縣令身邊器宇軒昂的小將寇封,與年輕時的自己頗有幾分神似,不禁心頭一動。恰在此時,寇封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塊肉,直接嚥下。
劉備不解地問:「小將軍,肉塊落地,您為何一不訓斥下人,二不吹去灰沙就吞食?」
寇封施禮回答:「小將身為將吏,理應牢記百姓疾苦,粒米片肉,亦來之不易,安忍棄之!士卒廚役,勞累終日,縱有細過,豈忍叱斥!」
劉備很欣賞寇封的仁義之心,於是將其收為義子,改名劉封。
劉備應劉璋之邀,「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與劉璋共擊張魯。雙方反目後,劉備從葭萌關南下進攻劉璋,在「分遣諸將平下屬縣」的同時,「惟關羽留鎮荊州」,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西上入川作戰。
劉封「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一路上大顯身手,過關斬將,勢不可擋,「所在戰克。」劉備奪取益州後,劉封憑入川戰功升為副軍中郎將。
劉備據荊州,占益州,三國鼎立之勢隱現。在法正等人建議下,劉備雄心勃勃,與曹操爭奪戰略要地漢中。經過三年拉鋸戰,劉備終於趕走曹軍,「遂有漢中。」為打開進入中原的門戶,劉備一鼓作氣,「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二)治理上庸
上庸獨立為上庸郡後,轄5縣,人口14448戶。此地雖為四塞之地,卻是荊州通往漢中的必經通道,南下可支援荊州,北上能直通長安,是一塊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上庸先為軍閥張魯所有,張魯降曹後,當地豪強大戶申耽與申儀兄弟「初在西平、上庸間聚眾數千家」,充當民眾的保護神。申耽「又遣使詣曹公,曹公加其號為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於是,上庸變成曹魏領地,也成為劉備勢在必得的咽喉要地。
孟達攻陷房陵城(湖北省十堰市南)後,竟縱容士兵殺死諸葛亮的姐夫、房陵太守蒯祺。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一言不發,劉備深感愧疚。為給孟達套上緊箍咒,劉備在他「將進攻上庸」時,將義子劉封空降至前線,統帥孟達所部,「與達會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為保護百姓免遭兵燹之災,「舉眾降」劉封。劉封兵不血刃奪得上庸後,令孟達回房陵駐守,自己進駐上庸安撫豪強和百姓,並派兵護送申耽的妻子兒女與宗族到成都充當人質。劉備善待申氏兄弟,「加耽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為獎勵劉封逼降上庸之功,「遷封為副軍將軍。」
上庸新附,各類矛盾衝突頻發。劉封是笑傲沙場的猛將,卻嚴重缺乏地方管理經驗。他被各類層出不窮的地方事務攪得焦頭爛額,只得充當消防隊員四處滅火,才勉強維持住上庸的穩定局面。
而駐守房陵的孟達因是文官出身,又曾任宜城太守,有豐富的地方管理經驗,處理日常事務得心應手、游刃有餘。他見劉封在上庸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難免幸災樂禍,出言不遜。
劉封具有劉備義子的特殊身份,一直享受著無人能及的尊崇,血液中湧動著狂野與倨傲。他聽到孟達在房陵刮出的風言風語後,氣得七竅生煙。在劉封眼裡,一個先隨法正入蜀投奔劉璋、奉劉璋令迎接劉備入川後又改換門庭歸附劉備的朝三暮四的軟骨頭,根本沒有資格對自己指手畫腳!
劉封一怒之下,直接剝奪了孟達享用儀仗隊的資格。孟達自尊心受損,索性撕破臉皮,公開與劉封「忿爭不和。」上庸一團亂麻難以治理,又失去孟達這樣的得力助手,劉封在上庸更加舉步維艱,拉開了人生悲劇的序幕。
(三)作壁上觀
公元219年夏,關羽從荊州南郡出兵攻打曹魏佔據的襄陽與樊城,拉開襄樊戰役序幕。他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中原,打得曹操幾乎將漢獻帝劉協都城許都遷往河北,以避關羽鋒芒。
關羽圍困樊城與襄陽期間,為速戰速決,請求離襄樊最近的友鄰部隊火速增援,「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
劉封與孟達雖矛盾重重,但在是否出兵助關羽一事上,態度罕見地一致:「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關羽盼不到劉孟援軍,無奈釜底抽薪調動荊州守備部隊增援。曹操採取司馬懿等人計策,拉攏東吳孫權襲擊荊州。關羽被東吳抄了後路,丟失荊州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戰敗身亡。
東吳佔據荊州六郡且「全據長江」後,劉備不僅徹底喪失東面北伐基地,更對二弟關羽身首異處的慘烈下場耿耿於懷。他將荊州失守和關羽喪命罪責完全歸咎於劉封與孟達的作壁上觀,因此對劉孟恨之入骨,情緒時常難以抑制地溢於言表。
孟達心知大事不妙,開始撥弄小算盤。他判斷劉備早晚必報此仇,但劉封為其義子,罪不至死。那麼,自己絕對是替罪的羔羊。加之平時受夠了劉封的鳥氣,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孟達決定「腳底板抹油——溜了。」臨行前,為表示明人不做暗事,孟達「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不久,隨夏侯尚與徐晃「共襲(劉)封。」
被蜀漢封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的申儀在魏軍兵臨城下時高舉叛旗降魏,上庸太守申耽見弟弟舉白旗,也遙相呼應易幟降魏。上庸失守,劉封敗還成都。
面對丟失上庸的敗軍之將和早已恩斷義絕的義子,劉備恨得咬牙切齒,先痛斥劉封仗勢欺人,逼反孟達而導致上庸易手。繼而怒叱劉封在襄樊戰事白熱化時,不顧大局「不救羽。」簡言之,劉封必須對荊州和上庸失守負全責。
劉封萬萬沒想到義父如此翻臉不認人,不但將自己的功勞一筆抹殺,還邏輯不通地把所有屎盆子全扣到自己頭上。他鐵青著臉,喘著粗氣,緊攥雙拳,沒有絲毫認錯的表現。
劉封桀驁不馴的表情動作。被輕搖羽扇的諸葛亮盡收眼底,令他浮想聯翩。為防患於未然,不讓劉封這頭「剛猛」的老虎在劉備百年後「終難制御」,甚至會影響到劉禪繼位,諸葛亮極力「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備正巴不得有人提議殺掉劉封,於是順水推舟「賜封死,使自裁。」
(四)蒙冤自裁
劉封被賜死,逼反孟達和不助關羽的罪名僅是表因。深層因素是:劉封的義子身份和剛猛性格,已經成為劉禪順利接班的最大絆腳石。因此,劉封被命運注定必須以悲劇收場。理由如下:
一,使命終結:劉封是被劉備為防無後而收的義子,其主要作用僅在於延續煙火。這個「引窩蛋」不負厚望使義父產下親生蛋劉禪後,義子使命即告終結。
劉禪雖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稱,但並不妨礙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被「立為王太子。」劉封雖然絕無與劉禪爭寵的念頭,但難免悵然若失心有不甘。義子的尷尬地位和「剛猛」的性格特點,使劉禪言行中難免流露出不滿情緒,因此給諸葛亮留下惡劣印象,為自己埋下禍根。
二,逼反孟達:劉封與孟達固然矛盾重重,但都屬於可控的上下級矛盾與性格矛盾。且關羽求援時,孟達駐守房陵,劉封兵扎上庸。孟達拒絕出兵,並非劉封之令,而是他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的獨立選擇。因此,將孟達降魏活生生定性為被劉封逼反,實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三,不救關羽:關羽是比劉封更為狂傲剛猛的戰將,除了劉備之外目無餘子。他發動襄樊戰役初期,摧枯拉朽,打得曹魏節節敗退。他為了擴大戰果,才主動向劉孟求援。
但是,關二爺「連呼(劉)封、(孟)達」時,依然端著高傲身段,把劉封視為侄兒、將孟達當成部下,「令(劉孟)發兵自助。」這個居高臨下的「令」字,足顯關羽傲氣,全然已忘卻自己與劉封並無隸屬關係,雙方地位平等,均為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員。所以,單憑這個刺眼的「令」字,同樣心高氣傲的劉封不願出兵,情有可原。
不過,畢竟關羽是二叔,劉封也未將事情做絕。在回信中,劉封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婉拒增援。事實的確如此:上庸是新開闢的戰略根據地,百廢待興。劉封如出兵,曹魏趁虛而入奪回上庸,後果不堪設想。
平心而論,此時,襄樊前線鏖戰正酣,關羽所部佔盡上風。劉封此時出兵,只起到錦上添花作用,而無雪中送炭效果。多派援軍則上庸空虛,少遣精兵則杯水車薪。劉封縱有諸葛亮般神機妙算,也無法算出關羽將被東吳抄了後路兵敗身亡丟荊州。
況且,劉備耗時兩年,才於219年5月佔據漢中。劉封未下征鞍,即奉命馬不停蹄奔取上庸,建立鞏固新根據地,實力已是強弩之末。劉備遠在成都,縱然派援軍馳援關羽,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劉封近在上庸,自顧不暇,選擇回絕關羽,亦不為過。
四,申氏叛變:申氏兄弟本為有奶就是娘的草頭王,曹操強大時他們「貓給老鼠當三陪----拼了命地巴結」。劉備得勢後他們又主動歸降,首鼠兩端,左右逢源。而劉備非但不加防備,反而對他們繼續委以重任。因此,上庸失守表面是因申氏兄弟叛蜀投魏所致,但追根尋源,劉備對他們的無條件信任才是真正原因。
綜上所述,劉封純屬蒙冤自裁!
劉封被諸葛亮進言後遭劉備賜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已經被劉備與諸葛亮視為一棵嚴重妨礙劉禪接班而必須剷除的毒刺!至於「逼反孟達」和「不救關羽」,無非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劉封死到臨頭時才悟出這個簡單道理,腸子都悔青地留下遺言:「恨不用孟子度(即孟達)之言!」
孟達在勸降信中提醒劉封:「(劉備)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為您)寒心!......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
孟達固然意在挑撥離間,但他對劉封義子身份的剖析振聾發聵:自古朝廷發生禍亂,根源全因廢立。您自認為問心無愧,但「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目前您遠在上庸,尚可躲避一時。如魏軍大舉進攻,「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為您)危之!」
武將出身的劉封根本不相信人性會卑劣到如此地步,他堅拒孟達「足下宜因此時早定良計(即降魏)」建議,為劉備死守上庸。詎料,孟達一語成讖。劉封「失據而還」後,果然被劉備賜死。
劉封自裁後,劉備為維護苦心經營的仁君人設,費力地擠了好半天,勉強擠出幾滴鱷魚眼淚「為之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