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關羽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與曹操爭奪關中時,因關羽張飛等人的英勇作為,最終奪取了益州。此時劉備的實力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時期,因此自立為漢中王。而漢中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於是劉備決定留下一員大將,鎮守漢中,以保障漢中的安全。
但是劉備卻沒有選擇他十分信任的關羽、張飛。反而選擇了剛歸降不久的魏延,來擔任這個位置。這就等於說直接把魏延連升幾級,從小小的牙門將提到了鎮遠將軍。但此時,素來義氣自信的關羽,為何不站出來反對劉備的決定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魏延有鎮守漢中的實力,本身也難以對關羽造成威脅。
當初劉備在將魏延收入麾下時,就對其有很高的評價。在劉備進蜀中後,魏延就因為英勇無比,又對劉備忠心耿耿,有入川之功,因此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而當劉備進位為漢中王時,面對一眾部下,黃忠年老,張飛暴躁,關羽又無力分擔,其他人又是各有各的責任。只有魏延,一是身有武藝,足以擔當如此重任;二是官職不高,命他鎮守漢中,也好拿捏魏延。
魏延也知道軍中一眾將士對其多有不服,因此才會有"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豪言壯語。但終究魏延在蜀中的時日不長,地位不高,無法與其他大將相提並論。當了鎮守漢中的太守一職,也無法對其他人帶來威脅。
關羽雖然性格自信孤傲,對於自己看不慣的馬超、黃忠等人,要麼直接比試一番,要麼直接出口羞辱。但此時的魏延,顯然沒有招惹到關羽,關羽地位比魏延高,在蜀漢也比魏延要吃得香,那他為什麼還要處處針對不如自己的魏延呢?
第二,蜀漢內部人才不多,且關羽此時遠在荊州,管不到。
在漢中之戰時,劉備就損失了不少的人才。在值得信任的部下中,黃忠年老,張飛魯莽,趙雲又需要保護劉備的人身安全,都用不得。而馬超雖然有能力鎮守漢中,但多次歸降,忠誠度還有待考究。
而新一代的麾下人才也只有劉封、關平、李嚴和魏延這幾人。此時的劉封在鎮守上庸,關平又在其父關羽手下磨練,李嚴也在鎮守南中。只有魏延,身無重職,又有足以獨當一面的能力。也正是內部人才不多,劉備才會重用魏延。
而此時的關羽,就算是想阻撓此事,恐怕也不會起很大的作用。早在劉備入川時,就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和諸葛亮一同留守荊州。等到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又下令封關羽為前將軍,督荊州事。可以說關羽此時已經是劉備麾下第一人了。
劉備命魏延鎮守漢中,這個消息傳到荊州之後,恐怕魏延也早已經走馬上任了。關羽就算再反對,此時此刻還有什麼用呢?況且劉備已經下令了,關羽如果仍然多加阻撓,打的不是魏延的面子,而是劉備的。基於此,關羽也不會再站出來,不識相的阻撓魏延。
第三,關羽知道,張飛性格魯莽,確實不適合鎮守漢中。
在剛開始就與劉備張飛兩人結義的關羽,不會不清楚他們的性格如何。張飛生來英勇威猛,但性格粗魯莽撞,且治兵有時過於嚴苛,容易激發與軍中士卒的矛盾。
簡單來說,就是張飛的性格不夠成熟穩重,適合帶兵打仗,但不適合鎮守疆土。關羽與劉備張飛二人相識已久,對劉備知人善任的本事也是十分清楚,不會不知道劉備此時的打算。就算他不明白,關羽也還是劉備手底下的兵,司令怎麼說,就怎麼做,問那麼多幹什麼呢?
而且在關羽心中,顯然大局要比個人私情更值得重視。雖然張飛比起魏延,更受劉備的受信任,與劉備的關係更好。但是作為守城大將,除了上一級的對其的信任,還要懂得恩威並重,顧全大局。
張飛的忠心、武藝能力,自然是人上人,遠超魏延,但魏延的性格卻遠遠勝過張飛的魯莽性子。劉備將這一點看的十分透徹,因此多番權衡之下,也會選擇魏延。關羽自己就是鎮守荊州的人,自然知道太守的責任所在,對劉備的做法也就只有同意,而不是多加阻撓了。
由此可知,魏延鎮守漢中,關羽之所以不站出來阻撓,一是劉備策略得當,不能管。二是身在荊州,管不到。三是清楚原因,不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