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曹操不稱帝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要說起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拜三國演義所賜,估計大家最熟悉的人物是劉關張三兄弟,畢竟在演義裡,這老兄弟幾個是妥妥的主角光環,但是即使是三國演義中,曹操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其實歷史上的曹操可以說是多才多藝,他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家,也是魏晉時期非常厲害的文學家和軍事家。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說是百年難遇的帝王之才,他卻一輩子都沒有稱帝,這是什麼原因呢?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袁紹打了一架打贏了之後,他基本就是中國北方的主人,而劉備佔領的四川和孫氏家族的江東,其實和他的土地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說曹操統一了三國也沒什麼問題。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又讓小皇帝給自己封了丞相,說是丞相,其實這皇帝的權力都在他的手中。在平定了平原之後,曹操又做了三公,可以說他就是漢末實際上的統治者。其實比較有意思的是,漢朝末年的三公可是不是那麼好當的,之前的三公,比如貂蟬的義父王允就是死的非常難看,這麼看來曹操這個三公的位子也是很需要勇氣的,不過曹操畢竟是曹操,和那些靠乾女兒的三公不一樣,這位大權在握的領導者也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把這個很有意思的詛咒破除了。
在坐上了三公之後,曹操當了丞相之後並不滿足,很快就讓獻帝封他為魏王,獻帝可以說是和溥儀一樣,這個皇帝做的就只有名頭了,所以也是只好給曹操封了一個魏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的權利中心,已經從皇帝轉到了丞相,這就讓人更加奇怪為什麼曹操堅持不肯做這個皇帝,難道是有什麼隱秘的原因麼?
其實曹操自己還是很想做皇帝的,因為這些野心家戎馬了一輩子,其實為的也就是這個皇帝的寶座,在曹操晚年的時候,一些漢臣就為了討好曹操,聯名上書請命,讓曹操順應天的旨意做了皇帝,曹操聽了之後也是蠢蠢欲動。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弟弟,也就是夏侯惇聽說了這件事,趕回了朝廷勸他,說是如果他做了皇帝,那麼就是給了吳蜀再一次攻擊魏國的理由。曹操聽了之後,終究還是沒有為了自己的慾望做出這個決定。不過這件事情過後不就,曹操就因為生病死掉了,所以他最終也只是魏王,而不是理所當然的魏武帝,夏侯惇也是在事後很懊悔,因為他的勸阻,讓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獲得他一直追求的皇帝寶座。
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魏國內部其實是很穩定的,曹操以自己特有的政治手段把自己的部下可以說是降服的很好,所以曹操不稱帝的原因其實不在內部而是在外部。赤壁之戰之後,國家局勢呈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曹操的實力雖然最強,但是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面對吳蜀聯軍,如果他一旦稱帝,那麼吳國和蜀國也就沒有了其他理由,只能興兵討伐,也正是因為擔心這一點,曹操才忍住了自己內心的慾望,安安分分的做自己的魏王。這樣他不僅不是背叛大漢的逆賊,而且還可以藉著獻帝的名義對同為臣子的吳國和蜀國進行干預。
這一件事,曹操內心是最清楚不過的了,就在赤壁之戰之後,國力大損的曹操沒有能力再南下,於是和吳國和蜀國有了一陣子短暫的和平時期。這個時候,孫權特意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說是現在這個國家在您的治理之下的確是非常強盛,為何不乾脆做一個千古留名的帝王呢?
曹操看了之後笑了笑,對左右說,這個孫權是想把我放在爐子上烤啊。這個回答就是非常的厲害了,這裡他指出了孫權的禍心意圖想把戰爭的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另一方面漢朝的時候,傳說如果有人可以替代劉氏家族就要在火德上在其之上,也就是曹操想當皇帝就要坐在爐子上的意思。這當然是玩笑,但是曹操的政治敏銳可見一斑,其實孫權這封信也是有試探的意思,而曹操也是未嘗甘心於做一個魏王。
這也是曹操的厲害之處,他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實際上的兵權和政事都是他在處理,漢獻帝劉協這個時候除了自己的後宮其實哪裡都管不了。而留下了漢帝,曹操自己就是大將軍,他反而由一個推翻漢王朝的逆臣,變成了幫助漢王朝完成統一的丞相。雖然說實際上沒什麼用,但是對於一些拉不下臉皮的漢朝舊臣也是給了一個台階下,他攻打荊州的時候,劉宗投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通過不做皇帝,曹操得到的好處數不勝數,對於一個十分清醒的統治者而言,不讓自己的私慾蒙蔽了眼光也是一個非常基本的素質。獻帝就曾封給曹操十萬人做魏國的庶民但是曹操立刻就寫了一個折子,表明自己並沒有取代漢王朝的意思。
其實漢獻帝劉協這一招也是很聰明,因為漢朝國公封地自然是要把軍權讓出來的,曹操就是明著告訴獻帝,別想了這是不可能的,這個獎勵我也不要,軍權肯定是不會放的,曹操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群臣,自己是不會替代漢帝的,但是同樣的,實際的統治權他一點也不會放棄。如果這種想法真的實現了的話,這種制度倒是和日本很像,也就是說皇帝不會換,但是權利都是將軍的。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為有名的政治家,也是有這野心家非常鮮明的特質,也就是不慕虛名,只爭實利,這才是曹操堅持不稱帝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