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為何反對姜維北伐呢?多年後才知道其中道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翼為何反對姜維北伐呢?多年後才知道其中道理

張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時人語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廖(廖化)。(《華陽國志》引)。也即在蜀漢中後期,張翼是能夠和王平、句扶、廖化相媲美的武將。在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蜀漢五虎上將相繼凋零後,張翼、王平、句扶、廖化等武將,繼續守護著蜀國的江山。其中,就張翼來說,不僅如同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在結局上,張翼也是比較悲慘的。曹魏景元五年(264年)一月,張翼隨鍾會回到成都,後鍾會密謀造反,蜀國都城大亂。在此背景下,張翼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

首先,對於張翼來說,是張良的後人。根據《三國誌》、《華陽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張良是張翼的十世祖。張良,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封留侯,卒謚文成。作為張良所在的家族,張翼的高祖父張皓為東漢司空,曾祖父張綱為東漢廣陵太守。而就張翼自己來說,顯然沒有讓自己的祖先張良失望。在漢中之戰嶄露頭角之後,張翼獲得了劉備、諸葛亮等人的信任和重用,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對於蜀漢來說,因為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諸侯國,所以,張翼能夠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在蜀漢已經是非常高的官職了。換而言之,蜀漢郡守的地位,實際上已經相當於刺史在曹魏的地位了。當然,張翼並沒有停留在郡守這一官職上,而是出任庲降都督。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實際上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了。在此基礎上,劉備不能像曹魏一樣設立那麼多刺史了,而是將蜀漢的軍事防禦重任,交給四大都督,這四大都督分別是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其中,就庲降都督來說,雖然地位不能和魏延、王平、吳懿、胡濟等漢中都督相提並論。但是,就庲降都督來說,承擔著鎮守蜀漢南中地區,並且為諸葛亮北伐輸送物資、兵力的重任。基於此,在蜀漢四大都督,庲降都督也具有較高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擔任庲降都督的張翼,自然在蜀漢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了。在庲降都督任上做出不錯的成績後,張翼先是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

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張翼又跟隨姜維北伐曹魏,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在張翼之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曾被東漢王朝封為都亭侯。值得注意的是,在跟隨姜維北伐期間,張翼認識到頻繁的北伐,只能加快蜀漢的滅亡,所以,張翼直接表達了反對姜維繼續北伐的態度。對此,陳壽在《三國誌·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中記載:「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正是因為勇於對蜀漢大將軍姜維直言不諱,所以《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評價張翼:張翼亢姜維之銳,鹹有可稱。

最後,在筆者看來,姜維過於頻繁的北伐曹魏,不僅無法改變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對比,反而加劇了蜀漢國力的消耗,進而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後主劉禪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維,張翼、董厥前往陽安關口作為各圍守的外援。不久之後,張翼得到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於是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到了公元264年,張翼隨鍾會回到成都,後鍾會密謀造反,導致蜀漢都城大亂。在此背景下,張翼這位著名將領,不幸被亂兵所殺。在張翼被亂兵所殺後,晉武帝司馬炎自然予以同情,於是讓張翼的兒子張微在西晉朝廷為官,並擔任廣漢太守等官職。總的來說,縱觀蜀漢後期大將張翼的一生,可謂恪盡職守,而且是少數敢於在朝堂之上反對姜維北伐的武將,這體現出張翼性格剛直的一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